班本课程:竹之趣
(2021-02-25 22:43:47)
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它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
课程分为探、品、寻、玩四个部分。涉及健康、社会、艺术等领域。
课程伊始,我发起了探寻春笋的倡议书,但家长们的积极性已经在假期中消磨殆尽,我在家长群连发了两次倡议书无人响应,只好主动联系有资源可能的家长。了解到本地几个孩子的家附近有竹林后,我请家长为孩子创设条件,利用复工后的假期带孩子去挖竹笋,在竹林间,孩子们亲近着大自然,感受着生命的气息,看到拔节的竹子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沁入心间。雨泽在挖笋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工具,而轩轩则发现了另一个方法。
竹笋挖回了家,就到了分享美食的时刻,不过在入锅之前,我们还得亲手剥一剥才行,自己挖、自己剥的的竹笋才会分外香甜。孩子们劳动起来果然是棒棒的,一根又一根,剥起来也像模像样。香喷喷的竹笋大餐上桌了,有竹笋烧肉,笋尖炖蛋,油焖竹笋······真是只有你猜不到,没有奶奶不会做。
春末夏初的五月,小班的孩子终于迎来了复学的日子,但是时隔了难么久,孩子们对“竹”的印象可能也所剩无几了?在之前的活动中,孩子们品尝了竹笋游历了竹林,可一时的味蕾和视觉记忆是短暂的。我在网上搜寻各种与“竹”有关的绘本资料,一本名为《竹笋长啊长》的绘本跃入我的眼帘。通过绘本阅读,孩子们知道了竹子的成长过程,明白了笋向竹的变化,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又跃然胸中。我们还一起学习了儿歌《竹子》。孩子们看着画面中又长又高的竹子,好奇地问:竹林里的小竹子有没有长高呢?
我们打算再一次到竹林一看究竟。在小乐妈妈的引领下我们向一处小河边的竹林出发,一路上孩子们像一群雀跃的小鸟对周边的事物充满的了好奇。“老师,这花真漂亮!”小凯指着花说道:“我家前面也有的。”到了小桥边,眼尖的小潼说:“老师,那个是什么?”小乐的妈妈向孩子们介绍说这是猕猴桃藤,上面结着刚长出的绿色小果实,远看就像一个个小刺球。接着我们便来到了小竹林,竹林边的人家养了很多的小鸡、小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奔进了竹林。小淼要和竹子比身高,小凯则像个小猴子爬上了竹竿,怎奈技术有限怎么也爬不上去。小乐的妈妈和王老师为孩子们做了竹叶花环,孩子们说这是小皇冠,高兴地戴在头上。爬竹竿、采竹叶,孩子们在愉快的探寻之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幼儿园。
回到活动室,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看到的竹子,家乐说在老家的院子里也有竹子,家豪说妈妈给我买的图画书上有竹子,还有大熊猫。小潼马上说:“大熊猫爱吃竹子的。”我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问道:“那我们吃竹子吗?”小潼害羞地笑着说,“我们吃竹笋的,竹头很硬的。”崔一心随口说到:“我们吃叶子。”黄思涵很认真地说:“啊?我们又咬不动叶子的。”这番话把大家逗笑了,那事实是怎样的呢?在百度百科上我看到了竹叶可做茶饮的说法。江睿采了好多竹叶回来,我们就用竹叶做起了实验,我请黄思涵将竹叶洗干净,然后用滚水泡竹叶,我们分小组上前观察竹叶水,15分钟过后,我请大家再闻一闻竹叶水,小潼说闻到了茶味,轮到小恺的时候他说这是青草味,最后,我们还品尝了一下。通过看、闻、尝这些感官的体验,孩子们知道了竹叶是可以泡茶的。我们除了吃竹笋还可以喝竹叶茶。
那剩下的竹叶做什么呢?孩子们吵着要做个好玩的东西,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做的竹叶船,也许他们会喜欢。于是,我们一起做了竹叶船,做好的小船怎么能不去水里漂游一番呢?黄思涵说脸盆太小了不够小船游,于是我们到玩沙池的水井边将小船放进了“小河”,这是一个超棒的主意。
在接下来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聊起了竹子做的各种小物件,小淼想起爸爸的水烟筒兴奋地说:我爸爸的水烟筒是竹子做的。孩子们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到家里寻找一下“竹子”的踪迹。小乐在家找到了竹制的扇子、牙签、还有一根长长的竹笛。还有人找到了竹篮子,竹椅子,竹篓······第二天,小淼还将竹制物品带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分享自己家的小玩意儿都有哪些功能。孩子们对水烟筒和竹臼特别感兴趣,小淼就讲得更起劲了。大家抢着用竹臼撵菜叶,最后,小淼和小伙伴们成功将菜叶捣碎。小乐的长笛也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它是一种会发出什么美妙声音的乐器呢?竹笛女神唐俊乔的笛子独奏《驼铃》让孩子们惊叹于笛声的悦耳动听。孩子们慢慢对竹子做成的物品产生了兴趣。我们的中国风绘本故事《和竹子在一起》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形象的解说。
除了家里,孩子们觉得还可以去超市找寻竹子的踪迹。黄思涵在超市看见了寿司卷帘,他问妈妈:这是用来做什么的?我想这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于是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竹筷或竹签自制寿司卷帘。吃着亲手做的寿司,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小幸福。
中审议: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竹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的乐趣。但是现有的竹艺资源有限,一些编织竹制品的老人已经不再从事这个工作,而来园的孩子里也没有家长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资源。所以在竹子是如何编织的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能够展开。想在有限的资源里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竹子,只有在触手可及的竹叶和竹制玩具上下功夫,让孩子们更多地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加深对竹子的了解和认识。
孩子们受到上学期玩印画的启发,就用竹叶蘸上颜料在纸上印出了纵横交错的图案。竹叶除了印画、做小船还能做什么好玩的东西呢?黄思涵妈妈自告奋勇为孩子们演示起了竹叶公鸡的做法,虽然只是小小的手工,但是足可以让孩子玩一玩竹叶斗鸡,感受竹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筐超轻粘土激起了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是做什么好呢,孩子们对之前观看的熊猫吃竹子的视频记忆犹新,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一起用超轻粘体制作可爱的大熊猫,而竹卷帘正好可以成为不错的装饰品。于是一只只独特的大熊猫跃然竹帘上。
除了这些,竹蜻蜓也是我们最喜爱的玩具之一。还有竹高跷、竹梯子,孩子们玩儿的不亦乐乎。
课程评价:课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了资源有限、家长配合度不高等问题,但在孩子们的积极投入下,大家还是在实践中获得了体验,获得了发展,在今后的课程安排中,我们要将计划做得更周全,尽可能将不利的因素和困难的环节都考虑全面,让课程能够更好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