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常用的方法
(2013-10-12 08:17:50)
标签:
教育 |
1.悬念激趣导入法
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我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
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学生不思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2.以旧换新法
利用多媒体在复习旧课中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关键在于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而实在知新。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强大的作图、动画、变色等功能,首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
3.生活实例导入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角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如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片断并提出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能,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 ----解直角三角形。教师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动手探索,导入新课
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并从活动中抽释出数学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量量自己两个三角板三边的长度,并大胆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又让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ABC,角C=90度,BC=8,AC=6,求AB。每个学生都尝试计算,有的由前边动手量的数据能推出结果,但也讲不出原因。这时,老师提出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须学习一个重要定理:勾股定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趣味故事,愉快导入
应该说初中生对故事特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故事导入,将会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只小白兔到深山去采蘑菇。一到山上,看到满地鲜嫩的蘑菇,高兴不已,它采呀采呀,采了好多好多的蘑菇,等它想到该回家了时,它才发现天已不晚了,自己又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小白兔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飞来了一只小鸟,知道原因后,小鸟说:“小白兔,我知道从这儿回你家有三条路,可不知走哪条最近?这样吧,我把三条都告诉你,你自己找最近的路吧。”于是,小鸟告诉了小白兔,小白兔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路回到了家,她妈妈看见小兔安然无恙地回答了,非常高兴。讲到这儿,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有哪三条路吗?想知道小白兔是怎么找到最近的路的吗?”同学们当然想知道,于是就出示书上的图,从而让学生想办法找出最近的路,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因势利导,自然引入
数学知识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因此有些知识的导入就可采用先复习旧知识,只在旧知识的
7.直接导入法
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导入法的特点是开门见山,简单容易,但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心向。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8.用复习导入新课
这是平时教学中较为普通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将前课的内容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概括、总结后而导入新课的。一般情况下,复习的内容与要讲授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引而不发”,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
10.激趣导入法。
即通过游戏、故事、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学生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意义里获得问题并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11.设疑式导入法
12.资料导入法
13.错例引入法
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让学生感到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怎么就有问题呢?借此吸引学生,借此引入。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在应用的时候,应根据具体内容,合理灵活地选择,不要强行用某个方法,
总而言之,数学课的导入方法还很多,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错题分析,导入课题;提出问题,设疑导入等。不过,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我们都要过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