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新区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2013-12-13 08:53:03)
标签:

校园

分类: 班级公告

【命题原则】

1.遵循原则

1)依标据本原则。“标”即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本”即教材。命题的目标、范围应在其中。

2)稳中求变原则。试卷的风格平稳明晰,形式多样,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由易到难,严肃而不失活泼。

3)整合创新原则。加强各知识点的有机整合,题型灵活,便于学生的发挥。

2.结构合理

1)试卷包含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两个部分。

2)表现性评价为30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包含识字写字(10分)、朗读背诵(8分)、课外阅读(2分)、口语交际(6分)、说话写话(2分)、综合性学习(2分)。

3)纸笔测试分为A卷和B卷,其中A卷满分为70分,B卷满分为20分。A卷包含“听答练习”、“积累运用”两大主要模块。

4)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约为15%、85%。

3)难度分布,容易题、稍难题、难题的比例为70%、20%、10%为宜。

3.题量控制在4页(含作文格纸),答卷时间为60分钟。

【命题方案】

                               A卷(70分)

        

一、听答练习(2分)

(一)测评要点

听明白100字以内浅显易懂的文字材料,考查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和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主要人物、事件)

(二)参考题型:

简单的选择或连线(注意:听读材料为课外阅读内容,选择题为单项选择,答案唯一。)

二、积累运用(68分) 

●拼音:(15分)

(一)测评要点

1能拼读音节

2在音节中分辨出声母、韵母。

(二)参考题型:

1、拼读音节连生字

2、看图连音节。

3、在音节中勾画出声母或韵母。(最好不出现三拼音节)

●字:(25分)

(一)测评要点:

1、掌握“写字表”中的所有生字。

2、能在田字格里正确、工整抄写生字。

3、认识一册语文书中出现的两个常用偏旁:“亻、氵”

4、写字表和认字表中的字连线搭配成词(注意:要举例子。)                                                                                                                  

5、掌握写字表和认字表中的多音字(蓝色字)的运用。

(二)参考题型:

1、看图连生字。

2、照例字在田字格里正确、工整地抄写生字。

3、按偏旁归类。(出示相同偏旁的字,让学生找出偏旁。出示生字,请学生将相同偏旁的字归类)

4、生字连线组成词。

5、给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读音。(不考组词)(句子尽量是第一册书中出现的句子。)

●词语:(15分)

(一)测评要点:

1看拼音写词语(全部考查“写字表”中的生字,以课文里出现的词语为主,不出现生僻、少用的词语。)

2、“写字表”中的常用字组词。

3、了解反义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最基本那几个。

(二)参考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常用字组词。

3、反义词连线或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填空。(要求书写的一定是“写字表”中的生字)

●句子:(13分)

(一)测评要点:

1、古诗和课文背诵。 

2、在句子中选(字)词填空。

3、掌握“语文天地”中出现的句型。

(二)参考题型:

1、古诗文填空。(要求填写的一定是“写字表”中的汉字。)

2、简单的课文内容连线。(考查文章的背诵,如: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3、选字(词)填空。(句子一定是教材中出现的句子,要求填写的也是“写字表”中的汉字。)

4、照样子写句子,以“语文天地”中出现的题型为准。

 

B卷(20分)

测评要点:

1、考查生字的变化运用。

2按逻辑归类补充词语。

3、拓展知识,了解生活中的节日。

4、“国学”部分以成都市的“国学经典”读本为蓝本,考查第一单元“习礼仪”中的“主题语”及第一部分的“经典要义”(第三、四页)和“经典诵读”(第十页)背诵情况。(分值:5分。特别注意:名句的出处不属于考查内容)

参考题型:

1、变魔术添减笔画变成新字。(要求写的一定是“写字表”中的汉字。)

2、猜谜语。(谜底所写的字是“写字表”中的字,谜面注拼音,答案以选择为主。)

3、接着往下写。如:青蛙、刺猬、熊、           (参见教材91页“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

4、日期与节日连成句子。(参见教材13页。)

5、“国学经典”读本内容连线或填空。(要求填空的一定是 “写字表”中的汉字,而且填写的字词不宜多)

特别注意:所有题型尽量来源于第一册的“语文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