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现状
调查报告
调查学校:中厂镇中心幼儿园 双丰镇中心幼儿园
调查对象:19名教师,100名学生家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最初的幼儿教育,尤其是短期的幼儿教育,多多少少具有小学化的特点,陈鹤琴、张雪门等都对其进行过尖锐的批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是幼儿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也就意味着幼儿教育严格区别于中小学正规学习的。近些年城市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充裕的资金保障、优秀的教师队伍、科学的管理模式等使城市幼儿园基本杜绝了“小学化”。但是,在农村乡镇幼儿园作为发展学前教育的末端,却被蒙上“小学化”的阴影。
农村乡镇幼儿园,基本处于学前教育发展链的次末端,是学习推广县级示范园的中坚力量,也是村园的示范学校和监管机构,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园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我想结合自己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工作体会与反思,并积极走访调研,对农村乡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和对应策略进行研究。
本课题以农村乡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切入点,重点对学前教育思想在农村地区的宣传情况、农村乡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农村乡镇幼儿园的基础建设、硬件设施情况、以及政府投入和管理模式等问题开展本课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带着这些问题,本课题组对中厂镇中心幼儿园和双丰镇中心幼儿园展开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第一、农村学前教育思想宣传情况。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宣传,绝大部分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不能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学前教育的目标,思想依然拘泥于中小学中知识灌输的教育,不能理解幼儿游戏和幼儿园常规教育等的意义。甚至对当前学前教育思想、课程模式和课程组织形式表示抵触,还有少部分的教师也不能转变自己转岗前的教育方式,以为追求知识的灌输。先进的学前教育思想被搁浅,《纲要》、《指南》和《规程》中的要求得不到体现。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保教不分,师生比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导致教师迫于安全压力,值得重保育、轻保教。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积极性不高,由于幼儿园没有确切的考核标准,没有考核评比的压力,再加上幼儿园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好多教师消极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下,整体素质不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形式单一,收效低。
第三、农村乡镇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非常落后,园舍建设很不规范,由于都是小学附属园,一所改建园、一所是学前班扩建而来,规划不合理,甚至连洗手池都远远高于幼儿标准,无法使用。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很大,鲜有国家要求的幼儿园部室,甚至连教师办公室都没有。玩教具不充分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第四、政府投入和管理模式欠缺。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很少,教师配备低,缺乏一套幼儿园的完整的管理模式,教师和幼儿都没有一套合理的考核模式,岗位竞聘、职称晋升、考核评优、编制问题都是挂靠小学,好多不适宜的地方的不到纠正。
因此,需要针对以上调研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考察论证总结出改善的策略.
《农村乡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根源与对策》课题小组
2013年12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