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 |
分类: 五年级练笔 |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听合奏,所以齐宣王到处张贴告示招聘能吹善奏的乐工,要组成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当时,有个叫南郭的先生,家境贫穷,父母早亡,又因洪水冲毁了唯一的一间茅草屋,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当南郭先生看到招聘告示时,迫于生计,他决定冒着欺君犯上的杀头之罪,混进吹竽队。于是,南郭先生设法见到了齐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吹竽队。
可南郭先生对吹竽一窍不通,压根儿不会吹呀,于是他使出一招“瞒天过海”。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惟妙惟肖,再加是几百人一起吹奏,齐宣王根本就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但南郭先生自知纸是包不住火的,时间一长定会露出马脚,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学会吹竽。于是,南郭先生在吹竽时,一方面要装腔作势地蒙骗过齐宣王的眼睛和耳朵,另一方面要偷偷学习别的乐师的技艺。他趁齐宣王不注意时,眼睛偷瞟身旁的一位乐师,发现乐师随着旋律换气,腮帮时而鼓,时而平,两手的中指轮流按音,南郭先生都一一记在心里。
晚上,乐工们都休息了,南郭先生悄悄地跑到王宫外的竹林里,潜心练习吹竽。刚开始,南郭先生不懂吹竽技巧,鼓着腮帮对着竽死命吹,发出的声音如驴叫般刺耳,但他毫不泄气,回想着白天看到的情景,先练习换气,再试着边吹边按音,果然有了几分像样。于是南郭先生沐浴着月亮的清辉一直练到三更。以后,他每晚都要练到半夜。
就这样,南郭先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晚都没有荒过,两手的中指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两年如一日,凭着自己聪明的悟性,持之以恒地苦练吹竽,终于无师自通,学会了吹竽,而且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再也不用在吹竽时提心吊胆了。
不久,齐宣王驾崩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轮到南郭先生吹奏了,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演奏。他的腮帮一鼓一鼓的,手指娴熟地按着音孔,摇头晃脑地吹奏着。起初,其竽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自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南郭先生在回忆自己滥竽充数的学竽过程。渐渐地,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南郭先生已沉醉其中,越吹越好。齐湣王也被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竽声陶醉了。一曲完了,齐湣王拍案叫好,立刻把南郭先生提拔为领吹的乐师,并给了他更优厚的俸禄。南郭先生因此而成了远近闻名的吹竽高手。
此南郭先生非彼南郭先生,他混进吹竽队,凭着自己聪明的悟性和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精神终于获得了真才实学,改写了历史,刷新了滥竽充数的意思:混在行家里面,只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勤奋努力地练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再次感谢兰草爸对枭的鼓励,继续加油!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15ZH00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