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考核试题级答案
(2015-02-19 18:44:16)| 标签: 转载 |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二、选择题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C)
 
2、阅读教学过程是:( D )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5、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6、第二学段新课标对默读的要求是( B 
 
7、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识字的要求改为(
B 
A、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B、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C、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D、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8、第三学段对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其中对标点的学习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B)
A、句号、逗号 
9、新课标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四项目标,以下哪一条是不确切的( 
A、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B、听人说话能把握全部内容,并能完整转述。
C、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D、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10、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 A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C、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C.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C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C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C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 
C 
1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整体提高。
 
2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25. 第三学段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
1、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引导学生阅读。(×)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5、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7、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8、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
9、《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10、《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1、《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12、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1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14、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15、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17、 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19、语文课程应 植根于现实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21、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2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第二、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之一。(√)
24、在第二学段中,课标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2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26、“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是第二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之一。(×)
27 
28、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9、 
30、 
四、 案例分析: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题要点:
传统作文:(1)命题或半命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2)作文要求过高,过于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受到过多的束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案例:(1)作文内容帖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重视写作前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空间。(3)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