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奸善恶,乱世行春秋事
(2013-12-24 12:48:28)
忠奸善恶,乱世行春秋事
重看了《卧薪尝胆》的伍子胥自裁片段。深有感触。
一代名士,是非功过, 又怎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借用戴雨农挽联来挽伍子胥: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子胥一生坎坷,少年经历离乱,无道昏王败纲常乱伦理,娶了自己孩子的老婆。奸党费无极进谗,导致老忠良伍奢一家大小三百余口被杀。伍子胥大难不死,保着太子逃出吴国,从此平王父子成仇,子胥君臣反目。子胥一夜白头,逃出韶关,到了吴国。偶然机会遇见吴国的公子姬光谋刺当时在位的吴王僚。伍子胥保荐专诸,鱼肠剑,专诸舍得一身剐,刺杀了王僚,姬光继位,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僚的公子庆忌是个大英雄,得知父亲被害,兴兵复仇。伍子胥保荐要离,刺杀庆忌。庆忌能空手接箭,是非易与。刺杀是平乱的最好办法。于是要离他请求斩杀了自己的全家,并且自断一臂,取得了庆忌的信任。庆忌同情要离,好心为其复仇,不料苍天无眼,自己的信任换来的是对自己的索命一刀。要离一直左手刺中庆忌,庆忌在死前单手举起要离在水里浸了又浸,最后把他提了上来,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杀掉要离。可是大英雄毕竟不是常人,居然下令放了要了自己命的要离。要离看看将死的庆忌,后悔自己的贪名之举,深感自己对不起要离,投江自尽。
由此,吴王僚掌控吴国,由伍子胥辅佐 ,先后提拔孙武等名臣。最终,吴国强盛,伍子胥兴兵报仇,以区区三万人马消灭故国二十多万楚军。那时,楚平王早已去世,冤头债主已经成为了过去。子胥多年的隐忍,雪耻复仇之心,居然无处可施。子胥只好开掘平王坟墓,鞭打平王尸体。
伍子胥为一家三百余口的仇恨,杀了二十万楚军 ,这仇恨的代价,毕竟太大。
从此,伍子胥雄心勃勃,欲图辅佐吴王成就霸业。因此,吴国向弱小的越国开刀。
乱世,英雄倍出。他吴王阖闾是英雄,伍子胥是豪杰,也自然会有勾践是英主,范蠡文种是良臣。豪杰林立,英雄并存,乱世,好男儿不寂寞。
吴王阖闾帅虎狼之师攻击弱小的越国。公平的说,正常对阵,越国本无胜算。然后,越国采取了极其惨烈的战术。越国数百死士赤身裸体,在吴军阵前,前进一步,随后自刎而死;下一批再前进一步,又全部自刎。就这样,越国人用自杀堆积起来的尸体撼动了吴军战无不胜的信心,最终大军军心动摇,一发不可收拾。越军包抄,吴军溃败。吴王阖闾被射伤脚,随后郁郁而终。
又是一个仇恨,夫差继位,励志复仇。数年之下,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于是,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夫差英武神勇的魄力,大败弱小的越军。后来,夫差继续图霸,成为一代霸主。
于是,越王强忍悲痛,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受尽苦难,卧薪尝胆。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一遭。最终,在各种手段的综合之下,吴王夫差中计,听信伯嚭谗言,赐死伍子胥。在夫差去黄池与诸侯会盟的时候,国内空虚。勾践趁机复仇,吴国人的努力,拼死抵抗,没能挡住越国人复仇的脚步。勾践灭了强大的吴国。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位天下霸主。后人有对联赞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可怜伍子胥,在自己的仇恨中崛起,在别人的仇恨中灭亡。一代雄主夫差,也就此葬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数千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勇武传魂,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吴国的强盛,考得是伍子胥这个楚人;越国的复仇,也多亏了范蠡文种两个楚人。当年吴国几乎灭楚,后来越国灭吴,再后来楚国灭越,吴越一体,纳入楚国版图。。。因故循环,周而复始,此乃天道。夫差勾践都成了史书上的一笔。历史终究是过去啊。
伍子胥的复仇故事,也教育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天道无常,有志必成。
伍子胥,一代豪杰,雄才大略,却不懂帝王之术,最终命丧馋口。死后请人挖双眼悬挂城门,称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杀进姑苏城。果然料事如神。子胥尸体,被投于钱塘江,说要每在潮汐之时,随着钱江怒潮,再回来看看覆亡的霸业宏图之梦。
伍子胥亲建了姑苏城,和嘉兴城。至今江浙一代的端午节,是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一代忠臣,却不是忠于故国楚国。名满天下,却是在建立自己同胞的尸体上。为忠吴国而死,却死在越国之手。可悲可叹可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忠奸善恶,又怎么说得清呢。。。
京剧未央宫《斩韩信》片段,其中韩信死前所叹之人,便是坎坷一生的伍子胥。坎坷的伍子胥,坎坷的勾践,都已万古千秋。
说到底各种是是非非,都是人类欲望作怪,礼教作怪。这种观念本来在近现代英雄手里想要彻底洗牌,后来发现,洗出的是更乱的社会秩序。到头来又是回来了,人类欲望是去除不掉的。
牢骚略多,有碍观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