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二年级)

分类: 育儿文萃 |
●一年级从“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三部分帮助同学们总结学习方法。每一部分内容根据各自特点,在必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内容,为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提供了支持。 小学一年级(一)一、拼音1.读音、书写的方法及声调(1) 读音和形状a 医生给小朋友检查口腔的时候,让小朋友发的音就是“ a ”。 o 大公鸡是怎么叫的呢 ? 当然是“ o — o — o ”,这就是拼音。的发音。 e 想一想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是什么样的 ? 它的形状就像拼音字母 e 。 (2) 书写格式这个叫做四线三格,是书写拼音的一种重要格式。 书写的时候以中间两条线为基准的,字母要充满中间两条线。如下图: (3) 声调学习拼音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发四声。四声就是拼音中的四个声调,它们的表达形式如下: http://ugc.qpic.cn/adapt/0/6802b53c-ef65-f969-ce1d-9ab2814900d4/800?pt=0&ek=1&kp=1&sce=0-12-12 想像一下,在一条马路上开来了一辆小汽车。汽车平平走,就像我们发的“一声”,声调是平直的;小车上坡像我们发的“二声”,声音上扬;小车下坡又上坡就要发“三声”;小车一路跑下坡,我们的声调也往下,就是“四声”。这是发音的一般规律。下面来练习一下: ā á ǎ à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ǚ 现在我们已经学到了六个韵母的发音,下面是口形变化,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这些字母的发音。 (4) 声母接下来学习声母。声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短而轻。 ( 图片见讲解视频 ) b 一个小同学在听广播 (b ō ) 。 p 一个小男孩正在泼 (p ō ) 水。 m 两个小同学正在捉迷 (m í ) 藏。 f 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手托大佛 (f ó ) 。 2 .韵母、声母拼读请看: b a 左边是声母,右边是韵母。声母和韵母在拼读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发音的时候声母短而轻,韵母长而重。那么声母 b 和韵母 a 相拼就是 b a 。我们再来练习用不同的声调来读: bā bá bǎ bà 同学们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书上为我们提供的练习资料,还可以在生活环境和场景中多多进行练习。 ( 图见讲解视频 ) 场景一: 在家里,爸爸在打电脑 (nǎo) ,妈妈给孩子买菜和水果回来了,提着这些东西进屋。小同学在家非常高兴,拿 (ná ) 一些玩具在玩。 场景二: 小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 (zuò、 yóu xì ) 。做什么游戏呢 ? 在拍皮球 (pāi pí qiú ) ,跑步 (páo bù ) 。 场景三: 一位老爷爷在树下听广播,旁边飞着蝴蝶 (hú dié ) ,树上有茂密的树叶 (shù yè ) ,还站着喜鹊 (xǐ què ) ,老爷爷带着的是耳机 ( ěr jī ) 。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要分清两大类的内容。一类是字母,一类是音节。刚才我们学到了很多的声母、韵母,知道声母和韵母发音的规律,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声母,韵母拼在一起形成音节。 我们现在看看下面哪些是字母,哪些是音节。请把字母涂成红色,把音节涂成蓝色,试试看你认识吗 ? dé l nǜ u d tǎ lù p i pò f 3 .标调给音节标调一般按照 a o e i u ü这样的顺序。在音节中,声母是不标调的,声母后面的韵母就要按照 a o e i u ü这样的顺序标调。 4 .拼写特例(1) 声母 j 、 q 、 x 和韵母ü相拼的时候要把ü上面的两个点去掉。j —ü ju ; q —ü qu ; x —ü xu (2)y 、 w 与ü相拼时,ü上面的两个小点也要去掉。例如,鱼 (y ú ) ;舞 (W ǔ ) 月 (yu è ) 5 .整体认读整体认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整体认读的时候是发声母的音。例如, zh 、 ch 、 sh 、 r 后面加上 i 一起读的时候还发它们声母本音。另一种情况是整体认读的时候发韵母的音。例如, y 和 i , w 和 u 相拼时,分别发它们韵母的音。 下面是拼音中所有的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单韵母和复韵母。复韵母就是由两个以上字母组成的韵母: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v ou iu ie ü e er un ü n ang eng ing ong 小学一年级(一)二、识字与写字1 .汉字的基本知识文字是记录和表达语言的书面符号。汉字则是记录和表达汉语的书面符号。汉字的历史很悠久,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下来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汉字起源于画画。我们的祖先最初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慢慢的这种方法被图画所代替。由于图画被记录在动物的骨头上,竹签上,这样就有刀刻的要求,因此这些笔画就变成了横平竖直,慢慢地就演化成汉字。 2 .汉字的读音、字形许多汉字根据它的形状就可以了解它的读音和意思。如果我们把一个个汉字孤立起来看,每个字的音、形、义各不同。但是我们把这些汉字整合起来看,它们之间是有很多联系的。从字音上来看,汉字一共只有四百多个发音。从字形上看,好像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单独的一部分组成的,叫做独体字,例如,“日、月、水”。还有一种字是由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组成,被称为合体字。合体字在汉字中大量存在。掌握了它们的组合规律,在记忆汉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3 .写字规律(1) 笔顺笔画先横后竖:“ 十” “下” 先撇后捺:“人”“天” 从上到下:“旦”“三” 从左到右:“说”“你” 先外后内:“月、间” 先内后外:“还”“连” 先里头后封口:“国”“回” 先中间后两边:“小”“永” (2) 汉字的间架结构①左右结构 ②左中右结构 ③上下结构 ④上中下结构 ⑤全包围结构 ⑥半包围结构 4 .字义识记汉字的方法同一个字里面可能包含很多不同的意思;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达。这种情况在汉字中很常见。但是学习字义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那就是:如果我们记住了基本字的基本字义,就可以掌握一连串和它相关的内容。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首”有“头”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昂首、首领、首先、首次、首都、首位的意思,写字的时候也不会混淆“首长”和“手掌”这两个词了。这样我们在记汉字的时候就不用一笔一画地死记硬背了。所以我们应该按规律记字。 (1) 根据独体字进行扩展,记住一连串字如:寸一村、时、衬、讨…… 课文中也有让我们通过一个字来记忆一连串字的。比如,《昨天、今天、明天》,课文中说“日”字很常见,它常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如早晨、傍晚,昨天、明天。这个小文通过“日”这个独体字让同学们记住了“明、昨、时、间”等一串字。这是我们记忆汉字很重要的方法。 (2) 利用表音的声旁记住字例如:包一跑、炮、泡、抱…… 像这样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形声字,根据声旁来记住字形也是一种方法。 (3) 利用义旁成串学字形米一粉、粒、粘、灾、休。 (4) 通过编小口诀学习例如:“日月明;小大尖;木木林” “有一有二还有三,中间一笔连成串。笔画虽少分量重,粮食棉花堆成山。”这是学习“丰”字的口诀,它使我们记住字形又了解了字义。 (5) 对字形较复杂的字,可以拆字组合记忆例如:滚 这个字比较复杂。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则是衣服的“衣”中间多了一个公家的“公”。这样分开来看就可以很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形了。 (6) 相近的字可以比较着记例如:“用一同”、“了一子”、“日一目”、“功一攻”、“钉一叮”……比较出相近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尤其是对于不同之处要记忆深刻。 (7) 抓特点记忆如:“众”“晶”,它们是由三个一模一样的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新字。这类字叫“品字型”字。 (8) 联系实物进行记忆如:“山、石、田、土、井、火”。这些字都可以通过联系它们的实际形状来记住字形。 5 .学习汉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 在语言环境中记字形、字义例如,有些课本要同学们记住数字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一去二三里,烟炊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这样,在背诗的过程中就记住了字形,字义。 再如,“画”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小鸡在雪地中,用脚画竹叶”和“这是一幅画”中的“画”字意思是不一样的。“画竹叶”的“画”是表示动作的,“一幅画”是表示一件东西。我们在语言环境中经常练习就可以了解了。 (2) 加强复习回家后要经常练习课堂上学习的字的读音、笔画、笔顺、组词,要多和别人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3) 经常请教他人学习别人掌握汉字的好方法(4) 养成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习惯,学习独立识字小学一年级(二)一、一年级阅读的基本要求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朗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 .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10 .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小学一年级(二)二、朗读朗读就是发出声音、响亮地读。它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利于同学们理解语言、表达情感。 1 .要有良好的朗读态度朗读的时候应该认真、自然、主动、投入,切忌拿腔拿调。这里所说的投入就是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溶入语言文字中。 我们来看一篇小文章,题目叫《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诗,它向我们描述了天空中的美丽画面。在弯弯的月儿上面一个小同学悠闲地坐在里面遥望美好的天空一一多美的画面,多令人向往的情景。在读的时候就应该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出来。 现在拿出课本找一首你最喜欢的小诗和一篇最喜欢的文章,试着高声把它读出来,好吗 ? 2 .正确朗读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错读,不重读,不倒读,不唱读。 什么是读准字音呢 ? 比如: “小草的妈妈是大地,小鱼的妈妈是大海,星星的妈妈是天空,我们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爱妈妈,我们爱祖国。”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草”、“海”等等这些发音都要发正确、不发错,这就叫读准。而且读的时候不丢字、不加字。例如:“小鱼的妈妈是大海”,你丢宇了,就成了“小鱼的妈妈是海”,一加字就变成“小鱼的妈妈是蓝蓝的大海”。不错读、不重读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星星的妈妈是……是……是天空”,这样就是重复读,会影响你的表达。另外,不倒读、不唱读也很重要,有的同学刚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特别爱这样读 ( 听老师的读音 ) 。 3 .做到词能连读。能按句逗、自然段恰当停顿有一篇文章叫做《大雁》,课文是这样写的: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这是很简单的小文,但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的连读。虽然这个小文很短,但它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的,读完每一个自然段以后,都应该稍作停顿。例如第一自然段:“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读完要有一个小的停顿,然后接着读“一群大雁往南飞”。 再举个例子——《公园里的花》。 “姐姐和弟弟到公园里去玩。 公园里菊花开了,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 弟弟要摘花,姐姐说:‘别摘别摘 ! 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 这篇文章也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的。第一个自然段是说姐姐和弟弟到公园里去玩。第二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公园里的花很多,尤其是菊花开了,有很多的颜色,很美。第三个自然段是弟弟要摘花的时候,姐姐劝他不要摘,告诉他花是给大家看的。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自然停顿,让别人也能听明白有这么三层意思。 4 .要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同学们再看一篇文章,题目叫《脚印》: “小狗在雪地里跑,地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小鸡在雪地里跑,地上留下了小鸡的脚印,小鸡对小狗说:‘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 这篇小文中,小狗对小鸡说话和小鸡对小狗说话的时候,都是一种兴奋的心情。我们呢 ? 就要通过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兴奋而自豪的心情。把想像中对情景的理解读出来,就会有滋有味。 我们再看一句话:“我知道你会唱歌。”对这句话我们的理解不同,读的重音不同,表达的内容和效果也肯定不同。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我,意思是我知道,别人不知道 )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知道,意思是你不要瞒我了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你,意思是别人会不会我不知道 ) ●“我知道你会唱歌。” ( 重音在唱歌,意思是你会不会跳舞等我不知道 ) 5 .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我们只有读出声才能把语言文字和要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大声朗读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
小学一年级(二)三、理解词句我们的课文是由许许多多的词句组成的,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基础。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还应该把它们积累下来。理解和掌握的词句多了,对句子理解就容易正确。 1 .理解词句的方法(1) 换词法例子:《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对这个“挣”字同学们可以采用换词法进行理解。“挣”就是用力摆脱。同学们可以用“用力一甩”,“使劲一摆”等词来替换“挣”。通过比较,可以看到用其它任何一个词都不如用“挣”这个词能把小壁虎当时急于逃脱的状态表达出来。 (2) 增删法请同学们看一篇小文章——《小山村》。 “我家住在小山村。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树上结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山脚下有一座红红的小楼。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绿绿的水面上游着白白的鸭群。 啊,多美的图画,多美的小山村 ! ” 的确是非常美的一幅图画。有小树林,有鸭群,它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一样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同学们如果试着把描写颜色的词删掉,再读读这篇课文,你看会是什么样呢 ? “我家住在小山村。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树上结满了苹果和梨。 山脚下有一座座小楼。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水面上游着鸭群。” 如果是这样的描写,我们还会有美的感受吗 ? 当然不会有了。因为我们删去了许多描写景色的有关词句。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删减或增加一些内容,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3) 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例如,《明明上学》中有一句话:“他们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这句话就是说明明再晚一步就要迟到了。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就可以联系上下文。课文前面写到:“小文是小明的同学,叫明明赶快去上学。”如果小文不叫小明,或小文叫了小明,小明还坚持捉一下蟋蟀,不及时赶到学校,都不会说是“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刚”字在这里可以让我们想到明明因为很喜欢蟋蟀,差点误了上学。课文前面讲到,他只要听到蟋蟀的叫声就能知道这只蟋蟀的好坏,可见明明对蟋蟀的喜爱程度。可是在如此情况下他还是来上学了,所以这个“刚”字就表现出它的重要性。 (4)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例如:理解“傍晚”一词,可以联系“早晨、中午、晚上”来理解,知道傍晚是接近晚上的一段时间。理解“乌云密布”可以联系下暴雨前的景象:天上布满了厚厚的云彩,像厚厚的棉絮。而“哗哗哗”是表现下雨的声音: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想一想雨下得很大、很猛时是不是这种声音。有一句话写下雨过后的情景:“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亲自感受一下雨后空气的清新,清爽。 (5) 比较法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三个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过来”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小蝌蚪所在位置不同,用词就不同。在鲤鱼前面用“迎上去”,是面对面的位置;在乌龟后面用“追上去”;而青蛙妈妈蹲在荷叶上没有动,所以用“游过来”。通过比较,你会对词语的用法有更明确的理解。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有个狮妈妈在教两只小狮子扑、追、咬、滚这些技巧的时候,其中有一只小狮子非常刻苦,而另一只小狮子很懒惰。它心想,家长是森林中的大王,自己就有了依靠,可以不学本领。这个时候老狮子就跟小狮子说:“我们都有老的时候,我不在了,你靠谁呢 ? ”想像一下,老狮子的话也可能这样说:“你没有人可靠了,就只能靠自己。”把这两种意思进行比较,就可以进一步理解老狮子内心的感受和它要告诉小狮子的道理。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换和比较来更好地理解课文。有时候句子、词的说法虽然变了,但意思是不变的,只不过更强调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6) 通过想象理解语句例如:《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里边的水不多,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它喝不着。怎么办呢 ?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乌鸦把石子放到水中,使水面升高而喝到了水。有些同学进行了很好的想象:乌鸦要喝到水,瓶子里的水就应该够多;否则再往里面放石子,石子把水面挡住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还有同学说乌鸦喝水的时候,瓶子和水的高度都是有讲究的。总之,有很多条件促使乌鸦喝到水;缺少有些条件,乌鸦就喝不到水。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要了解乌鸦想出的办法是什么 ? 有什么道理 ? 阅读的时候,边读书、边思考特别的重要。思考什么呢 ? 对一段话的词语、语言的理解,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同时还应该思考这些东西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些是常见的,哪些不太常见。不太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去展开联想。想现实中有的可以,想现实中没有的也可以。联想可以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我们提到过的《小山村》这篇文章:小山村也许我们没有去过,但我们可以想象,果树上结满了果实是什么样子 ? 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缀满枝头是怎样的情景 ? 我们抬头望向山坡上这片果林时又是什么情景 ? 一年级的同学刚刚进入语言学习,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逐句逐词地理解,这样才能深刻地掌握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写作表达能力(1) 通过画图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同学们可以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感受最深的一个人和你记住的一件事,通过一幅画画下来。用画来记录生活是非常好的方法。 (2) 看图练说话反过来,观察一幅画也是学习表达的一个好方法。怎么去观察画呢 ? 同学们可以看一看这幅画的主要人物有谁 ? 表达了什么意思 ? 它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 然后尝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这样的表达形式把看到的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问老师和家长,或者让别人帮你一起记录。 就算只写一句话,例如:“今天我在操场上跳绳。”这也是个很好的积累。以后你就可能会写“今天”是上午还是下午,天气怎么样,和谁一起在操场上跳绳,怎么跳,跳大绳、小绳还是编花,半分钟跳多少,一分钟跳多少,坏了几次,得了第几名等等。所以,这样一句话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表达打下基础。 (3) 通过记录积累词语例如,《小山村》中有一句话: “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我们刚开始记录的时候,就写“树上结苹果”。慢慢的可以通过想象,思考和积累词语,把这句话写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大的、圆圆的苹果。”再进一步,还可以写成:“树上结满了圆圆的、大大的苹果,就像树上挂着的一盏盏小灯笼。”这样就把对苹果的喜爱之情和大大的红苹果所表现出的那种喜庆意味表达出来了。因此,同学们不要小看一年级刚刚开始学习写的一句话,也许这一句话将来就会成为你的一篇作文。 (4) 观察生活,练习说话要学会表达,观察生活也很重要。表达的基本形式就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 ? 其实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上课、读书、游戏都是生活。我们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感受。观察生活有两种方法: a .多看书,多看电视 书中有很多丰富的、有意思的故事,读完以后能让你知道很多美、丑,明白很多道理,增长很多见识。 多看电视是指有选择地多看,比如介绍科学知识的节目,辩论的小话题,还有反映同学们生活的小短剧等等都可以看。这样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电视节目有很多,如果坐在电视机旁没有选择地去看,就不会有什么收获。除了有些固定的、传统的儿童节目要看,甚至有些新闻节目也要看。现在虽然可能看不懂,但是养成看新闻的习惯,就能让你了解很多国内、国际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我们的头脑里就会储备和积累许多信息和知识。这样,理解文章,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b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应该让妈妈、爸爸在周六、周日的时候带我们多在外面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山川,看看家乡周围美丽的景色,了解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观察一下马路上奔驰的汽车,一座座高高的楼房,体会一下热闹的超市,感受一下各种风味的餐馆。丰富的生活就是我们表达的素材。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是用拼音、图画综合在一起写的。有些内容用词句实在表达不出来,他就用图画来表达。有的字不会写,他就用拼音表达。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当他回顾日记时,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丰富。比如,妈妈给他买了一双球鞋。虽然小球鞋很便宜,但是这个小同学非常喜欢。他就把这双小球鞋的样子记录下来,包括鞋的颜色,上面有几道花纹,鞋底有几颗突出的钉子等等。那个同学现在都长大了,他妈妈早已忘记买这双球鞋的事情,可是当他一翻开这拼音和图画构成的日记时,又想到这个温馨的时刻,这个难以忘记的生活片断。 再举个例子,这个小同学还描写过“橘子”。从橘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到它的表皮,表皮上面的小坑都被他记录下来。他还观察到,打开橘皮后,里面的橘瓣紧紧包在一起,并且一般的橘子都有十个左右橘瓣组成。橘瓣就像弯弯的小月亮,剥开它之后,露出一粒粒像水滴一样,晶莹剃透的橘肉,吃在嘴里甜滋滋的。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却被我们同学记录下来,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啊 ! 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生活中捕捉点点滴滴的事情,然后记录下来,练习用最基本的形式进行表达。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