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盎然的画面构思————《泊秦淮》艺术手法赏析

(2014-11-30 21:19:03)
标签:

文化

 

 

诗意盎然的画面构思

——《泊秦淮》艺术手法赏析

(发表于广西大学《阅读与写作》1999年第12期)

 

陶明国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虽是记叙、议论抒情合一的作品,但却依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内涵;诗作的精心营构还表现在充满诗情的画面构思上。

头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是诗中展示出的第一幅秦淮河夜景图。这是诗人视野中的秦淮河。诗人舟抵金陵,又时值入夜时辰,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越发使诗人平添许多行经六朝旧都时吊古伤今的特殊情怀,所以诗里的秦淮图中,不只有夜岚、月色、寒水、沙滩,还应有舟中神思怅然的诗人自己,构成了一幅人、舟、秦淮的夜色全景图。所以诗人笔下的这幅秦淮夜景图便融入了诗人自己的主观情愫。月光朦胧,夜岚暗淡,水色寒凉,沙滩兀自寂然;行舟中的诗人,心境沉郁苍凉。很自然地就渲染出一派空冷愁寂的情调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和画面的主色调,同时也使诗人的行踪不失交待,更为后面的叙述、议论、抒情建立了背景,一下子将读者带入诗人所创造的情境。所以不妨说,夜秦淮图中的诸项构图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自然、浑然一体的组合,不能简单地看作只是诗人的观察所得,而应看到其中多有诗人的精心构图和对构图元素的精心选择,只是入诗时写得浑然自在,天衣无缝罢了。

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一般多从字面上理解为只是一个叙述:交待泊舟的地点离酒家不远。但若细读,不难品味出,这一句其实是一幅动态的画面。首先,前四字写“夜泊秦淮”:不只交待诗人的船靠岸了,诗人夜宿舟中,而且渲染出一种“夜深到客船”的特定的生活氛围,同时也暗写诗人在画面中的存在。而“近酒家”三字,不只是点出泊舟与对岸酒家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在纵深处,又画出对岸的一个远景内容:酒家。使“泊舟图”中平添了近景(诗人泊舟)和远景(酒家)的层次组合,创造出有远有近的纵深层次感和画面的开阔感。

第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乍读之,似乎只是侧重于议论抒情、点明题旨。而其实,落笔首先是在描述:夜色灯影中的秦淮对岸酒家,传来卖唱女曼丽缱绻的歌声。实写题旨所在的夜歌内容,而虚写歌女其人,有如写意画中着意留下的大片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歌女其人和酒楼上卖唱的情景,产生“此处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秦淮夜歌的描述本身,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现了六朝旧都金陵的夜生活气象。诗人在船头,或置身于舱中,注目于对岸酒家,耳闻亡国之音的艳歌靡曲,油然而生无限怅然和忧患,于是发出三、四句中的喟叹。但诗人自己的这一忧国形象在诗中却被淡隐了,须读者借助诗的内容进行补充想象,才能还原出真实原状。而被诗人推到读者心灵的聚焦点上的,却是诗人吊古伤今,殊为深重的兴亡之叹。所以,诗的后两句,首先是以描写作为议论、抒情的依托,是描写与议论抒情的合一。而在描述中,则又包含着“秦淮夜歌图”的实写画面和“诗人闻歌图”的虚写画面。实写的画面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夜秦淮的生活氛围、时代气氛,创造出优美的诗画形象;而虚写的画面则把对诗人的忧国情怀和形象的想象,留给了读者,使诗意更为隽永、深邃。

诗中的这几幅秦淮夜景图,初初读来,让人觉得都似天然成画,都似诗人在不经意之间写来。但细辨它们的立意和手法,便让人悟出,其实都是诗人精心营构的产物;只是由于诗人的炉火纯青而未留下刻意为之的丝毫印象。

(2014年11月30日打成电子稿存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