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的本义
(2014-11-28 22:45:26)
标签:
佛学 |
“教学相长”的本义
(发表于广西大学《阅读与写作》1999年第11期,转载于《滨州师专报》1999年10月15日版第8期)
陶明国
“教学相长”一般被解释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这一释义现在又常常被用于两个语境:一是用于解释教学与治学的相互关系;另一是用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的相互关系。但细究起来,这并不是“教学相长”的本义。
“教学相长”这一成语源于《礼记
第一句是通过打比方,说明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悟道。嘉肴,为肴中之上佳者,不是一般的肴馔。以肴之佳喻道之至,所以这里的学也绝非幼学、初学之学,而是为求更高深学问之学。第二句是论述在学与教中都能发现自己学问有短缺不明之处。第三句则是紧承上句,论述发现“不足”和“困惑”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能回过头来进一步要求自己(而求得长进);能使自己继续不断地钻研(而求得长进)。自反、自强,互文同义,都是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此句中的“自反”、“自强”与第一句中的“弗学”之“学”相呼应,都是指为求更高、更深层次学问所进行的学习。总起来看,二、三两句说的是通过学和教两条途径发现学习的不够并由此而去更进一步地学习。这一层两句,是从进一步学习的方法来讲的,可以据文概括为:学,长也;教,亦长也。
第四句“故曰:教学相长也。”则是前文论述的结论。作为结论,自然应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对前文作出的归纳,即对进一步学习的意义和具体途径的归纳,而不是说明教和学两者的关系。
但人们为何作错误的理解?问题显然出在一个“相”字上。“相”字通常有以下几个用法。(1)互相。表示两相对待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施加相同的行为,如:相许、相交、相商等等。(2)两者之间一方向另一方的单向对待关系,其中只一方向另一方施加行为,如:相煎何太急,好自相扶将、相求、相宜等等。(3)表示多者之间后者对前者的依次施加相同行为,如:相传、相沿等。(4)表示两者之间互不以对方为施加行为对象,而是彼此并列对照或各自行之以相同之事,如:相提并论、竞相降价。显然,把“教学相长”解释为“教和学互相促进”,是把其中的“相”字认作以上所列第(1)义项即“相互”之意了。
既然文中论述的内容是求得学问长进的两条途径,一是“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另一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概言之,也即“学,长也;教,亦长也”;那么根据这一文意,顺理成章的结论自然应是:教和学,彼此都能使学问长进。这才是文中结语“教学相长”的本义。显然,此中之“相”字,用的是上述所列“相”的第(4)个义项。
那么,把“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学者和学习者的相互关系对不对呢?作为这一成语在当代教学大环境中的衍生意义,也就只好任其约定俗成了。
(2014年11月28日打成电子稿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