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

标签:
互联网财产保险报告互联网保险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 |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
时间:2022年09月27日
…… 近年来银保监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引导互联网保险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伊始保险业协会向各财产保险公司多次征集意见,历时一年完成新版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采集规范,不断加强行业信息共享,促进行业交流[ 本报告中涉及数据对比分析的口径差异,将进行备注说明]。 2022年上半年,各财产保险公司积极落实监管政策要求,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互联网保险“惠普”和“科技”的双重优势,在引领财产保险行业创新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上半年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整体稳健,险种间“此消彼长” 行业发展整体稳健。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2022年上半年,共计73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主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530.4亿,同比负增长1.4%[ 新口径下,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37.7亿]。 图1: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近五年增长情况 车险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上半年,互联网车险占比16.8%,较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非车险(含意健险)占比83.2%,相应下降2.6个百分点。 图2: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结构 险种间“此消彼长”,意健险、退货运费险和车险业务量同比变化明显。退货运费险和车险分别带来28.0亿和12.7亿的增量,意健险同比减少49.2亿,其他险类变化不大,“两增一减”相互抵消之后,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减少7.3亿。 图3:2022年上半年主要险类增量情况 (单位:亿元) 月度保费平台特点明显。1月和6月因退货运费险和保证保险均为保费收入高点,带动互联网财产保险整体表现为年初和年中月平台较高的趋势。 图4: 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各月保费情况 (单位:亿元) 竞争格局相对稳定。2022年上半年,各经营主体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排名相对稳定。较去年同期,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未发生变化,但排名略有波动,其中6家正增长,4家负增长。 表1: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
市场集中度略有提升。上半年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86.4%,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2021年保费收入前十的险企市场份额83.2%];保费收入前三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57.3%,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业务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上半年同比业务增量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平安产险(22.2亿)、国寿财险(10.2亿)和众安保险(6.8亿)。 (二)车险同比高速增长,非车险首次负增长 1.车险实现高速增长,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 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保费89.3亿,同比增长16.6%,延续去年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进一步提升,高于行业整体车险10.4个百分点。互联网车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监管政策、保险公司战略倾斜、客户投保偏好等多重因素。一方面,近年来在银保监会大力推动车险市场及互联网保险规范发展、引导行业加速线上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车险在运营效率、客户体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保险公司对互联网车险业务的投入逐步加大。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客户群体代际更迭所带来的线上自主投保偏好正逐步显现。 图5:互联网车险增长情况 上半年,96.8%的互联网车险业务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且业务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泰康在线、国寿财险等五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76.1%,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市场增量主要来自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三家公司。 随着车险综改推进和市场化竞争加剧,行业头部公司依托其客户、品牌和服务等方面多年的积淀,在车险线上化经营方面形成相对优势。 图6:互联网车险保费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 (单位:亿元) 2.非车险首次负增长,主要因意健险业务收缩 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441.1亿,同比负增长4.3%,是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意健险业务的大幅调整。意健险保费收入151.7亿(其中健康险124.2亿,意外险27.6亿),同比负增长24.5%,较去年同期减少49.2亿;非车财产保险(不含意健险,下同)增速较高,保费收入289.4亿,同比增长11.2%。 互联网非车险市场集中度高于车险。其中,非车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前五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5.6%,经营主体以传统大公司为主;意健险保费收入前五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4.1%,业务规模领先是两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和泰康在线,贡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图7: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财产保险保费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 (单位:亿元) 图8: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 (单位:亿元) 互联网非车险主销产品比较集中。保证保险、退货运费险和健康险三个险类保费占比合计81%,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151.5亿(34.4%)、退货运费险82.7亿(18.7%)、健康险124.1亿(28.1%)。 图9: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结构 (1)保证保险业务较为集中,单一经营主体市场份额高 上半年保证保险保费151.5亿,同比增长2.2%,占互联网非车险的34.4%。单一经营主体市场份额较高,平安产险保费占比69.8%。 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发挥保证保险等险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的支持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立足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群体的融资增信问题,发挥互联网优势,服务对象涵盖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细分领域高周转、急用款的微型企业和消费类客群,其中约半数为小微企业客户,上半年为其提供了超千亿融资金额的保证保险增信服务。 (2)健康险业务有所恢复,但同比仍大幅负增长 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124.2亿,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恢复,但同比负增长达23.2%。2021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在政策引导下,互联网健康险快速整改,虽然短期内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业务销售中非理性因素导致的风险得以释放,为今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互联网健康险以医疗保险为主,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惠民保类业务崭露头角。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中医疗险的保费收入109.6亿,占比88.2%。其中,百万医疗占据半壁江山,保费收入57.5亿,占比46.3%;重疾险11亿,占比8.9%;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区域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惠民保)保费收入7.5亿,占比6%。 图10: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业务结构 (3)新电商崛起等多因素叠加,退货运费险高增长 上半年退货运费险保费收入82.7亿,占互联网财产保险的15.6%,较去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1.3%,同比增量达28亿。退货运费险的高增长与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退货运费险与电商行业相互促进,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愿,也降低了消费者与商家因退货运费而发生的纠纷,“提供退运险”成为很多商家推广产品时的一个卖点。在培养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习惯同时,助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与互联网生态高度融合的经典保险产品,退货运费险的业务节奏与电商、物流行业同频共振。从下图的月度保费分布情况可以看到,2月份春节期间物流暂停、4月份多地疫情导致物流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出现相对低点;6月份受电商大促等因素影响,单月保费突破20亿。 图11:2022年上半年退货运费险月度保费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三)渠道结构总体均衡,险种来源各具特点 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自营业务保费收入212.9亿,占比40.1%;中介渠道保费收入306.8亿,占比57.8%,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渠道保费收入165.3亿,占比31.2%;保险经纪人渠道保费收入141.5亿,占比26.7%。总体来说,渠道结构相对均衡。 图12: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渠道占比 从不同险类的渠道来源来看,保证保险业务九成来自保险公司自营业务中的“嵌入非保险机构H5页面”(外部引流);健康险和退货运费险均以中介渠道为主,分别贡献81.4%和94.0%的保费;车险则主要来自保险公司自营业务平台(43.6%)和专业代理渠道(39.7%)。 表2:2022年上半年主要险种的渠道来源 从自营业务的细分来源来看,保费收入前三的分别是嵌入非保险机构的H5页面[ 渠道来源按照相关政策的新分类办法,“嵌入非保险机构APP中的H5页面”保费收入归属于保险公司自营业务,实际该类业务流量来源于第三方]、公众号和APP,保费收入分别为143.0亿、22.4亿和21.5亿,合计占自营平台的87.8%。 保险公司结合险种特点和消费者习惯,不同自营平台的主销产品和经营策略有所不同。保险公司公众号和APP均以车险为主、健康险为辅,车险占比分别为51.8%、67.4%,健康险占比分别为32.6%、20.9%;外部引流的H5页面则以保证保险为主,占比92.9%。 表3:保险公司自营业务来源的险种结构 (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力服务社会民生 上半年,各财产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响应中央六稳六保政策要求,持续探索保障社会民生的创新保险产品,不断深入细分领域满足居民风险保障需求,拓展保障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受疫情、地缘政治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承压。财险行业推出可线上投保的企业营业中断险、信用保证保险、团体保障险等,扩展责任到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身故和伤残责任,进一步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特定时期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积极帮助企业铸牢风险防控屏障,共同抗击疫情、渡过难关。 积极发挥互联网普惠和便捷优势,保险公司与政府以及互联网平台多方合作的惠民保类业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已病、高龄等人群均可投保,弥补了基本医保与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空白,提高了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满足其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此外,定制化团险开始放量,门急诊、已病/慢病人群保险及手术意外等产品供给持续丰富,覆盖人群稳步提升。 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解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领域的诸多问题,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全面、更实惠的保险保障,是保险行业的使命担当。互联网财产保险发挥普惠服务和高效连接的优势,为外卖、快递、拼车、代驾、家政等领域的新市民群体提供适配的雇主责任险、职业意外险等产品,满足其工作变动相对频繁、时间灵活等需求,例如面向外卖骑手群体的专属产品等,有效提升外卖骑手的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产品的可及性、获得感。 此外在积极探索创新险种方面,极限运动意外险、出租责任险、景区安全责任险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在细分领域发挥保险风险管理的作用。 二、面临问题与挑战 …… 资料来源: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协会要闻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 http://www.iachina.cn/art/2022/9/27/art_22_1064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