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速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
(2022-06-27 13:52:33)
标签: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速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策略 |
专家: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速 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
2022年06月25日
人民网北京6月25日电 (黄盛)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数据要素确权、流通、安全、监管等方面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与引导方针。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基础制度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数据基础制度的建设将全面提速,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 会议指出,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 香港科技大学智能网络与系统实验室主任、副教授陈凯表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的加速以及确权、流通、安全、监管等上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有效加快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发挥出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顾天安认为,数据作为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在全面重构全球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领域,成为大国间竞相争夺的制高点。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形成全国一体化的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是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的前提保障。 据悉,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基础制度的建设已有扎实基础。在陈凯看来,我国丰富的数据场景与规模庞大的数字规模,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生态基础。同时,以“区块链”“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技术不断成熟,为解决数据存证、数据确权、数据流通安全及隐私保护等问题提供基础支撑,为海量复杂的数据要素全面流通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各地数据交易所陆续开展了对数据安全流通机制的深入探索,为统筹规划、全面建设数据基础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先行经验。”陈凯说,数据要素流通价值获得了社会面的广泛认同,社会各界资源持续朝着数字经济领域积极涌入。 在各界资源逐步投入的数据要素市场中,隐私计算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为数据的跨行业、跨机构的高效安全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隐私计算正是平衡数据利用与安全的重要策略。”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隐私计算是涵盖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技术,目前已形成了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为代表的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为数据的隐私保护与计算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 “隐私计算实现对数据特性使用权定性、形成可控定量供给,有效避免了数据滥用风险,厘清了数据责、权、利,有效促进了数据要素有序应用与数据价值的安全释放。”陈凯认为,目前隐私计算技术在金融、政务、医疗等场景不断落地,但是计算效率仍然是制约隐私计算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数据交易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大量的数据流通需求会逐步涌现,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特征,会成为隐私计算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数据流通场景的快速拓展,数据市场体量的急剧扩张,如何在保证数据流通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提高数据流通效率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诉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隐私计算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过程中主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上伴随着数据泄露、数据滥用、个人隐私受侵害等一系列安全问题,而隐私计算正在从理念和技术层面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上述业内人士说,隐私计算强调的是数据“可用不可见”,以及强调对数据分析结果的使用,是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强调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资料来源:
专家: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速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625/c1004-32456465.html
|
【相关阅读】 人邮时评丨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发稿时间: 2022-06-25 14:29 作者:苏德悦分享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此次会议再次强调了数据要素的价值,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近年来,我国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一种生产要素。在此后国家出台的相关发展规划中,也先后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等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增长尤为迅速,2020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各地纷纷加快数据立法,探索成立大数据交易中心。 “我国具有海量数据资源优势,但要把存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体系化集成、集约化运作。”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表示,要构建数据权属与收益制度体系、数据定价交易市场体系、数据共享与安全隐私保护体系、数据技术标准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等。 而当前数据要素市场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比如数据拥有者不愿意开放数据,数据灰、黑交易依然十分普遍,数据需求方往往有定制化的数据需求,而这些数据需求往往是全新的,之前从未有过的交易类型和数据类型。 “目前,数据要素市场还处在培育期,很多基础性制度尚未建立,重点任务是进行数据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和创新。”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春晖表示,数据基础性制度的建设要优化数据要素布局结构,保障各社会主体平等使用数据,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要以赋能实体经济为重点,改善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环境,破除阻碍数据要素供给、流通、使用的体制机制。 产权界定清晰、权责明确,数据才能共享流通,如何建立现代数据产权制度?此次会议提出,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 “数据确权是数据市场交易的前提。“盘和林表示,要划定个人信息隐私和公共数据间的边界,要在信息数据产生时就对个人私有信息数据和公共数据加以区分,采用不同的管理路径;以“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总原则来把握数据分类分级,同时通过案例进一步细化补充。 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交易,如何确保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会议提出,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 对此,王春晖表示,这需要数据交易标的、数据交易场所、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行为的合规以及数据交易安全。而对于数据要素市场,盘和林认为,要建立多层次的数据交易市场,要有场内数据交易所和场外数据交易商,也要着手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交易大市场,以打破数据交易的区域性局限。 数据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泄露、篡改和滥用等风险,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会议指出,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要高度重视数据交易模式安全,重点研究和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王春晖表示。 “当前主要的数据安全问题是数据拥有者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防护意识。”盘和林表示,要加大数据管理者的管理责任,要求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数据安全系统建设,遵循“最小化原则”,不过度采集数据。可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加密技术等确保数据安全,用数据脱敏脱密将个人隐私信息从数据中剥离出来。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将进一步加速发展。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到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接下来,我国将从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三个层面推动数据交易制度建设,实现数据交易全链条监管,督促各级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共创数据交易保障体系,为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制造有利条件。”盘和林表示。 资料来源: 人邮时评丨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206/t20220625_3916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