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学【09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021-02-06 13:37:39)
标签: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金融学【09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同是也是一个特殊的金融企业。尽管各国商业银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业务经营上,各国商业银行通常都遵循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

一、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的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商业银行的盈利是指业务收入减去业务支出的净额。业务收入是指资产收益和服务性收入的总和。资产收益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的收入通常被列入“表外收入”,但它也是当代商业银行重要的收入途径。业务支出包括存款的利息支出和昆山用支出、营业外损失和上缴的税收等。商业银行利润的总体计算公式是:

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其他支出-税收

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通常用以下衡量标准:

(1)利差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盈利,所以利差收益率越大,银行盈利水平越高。

2)银行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

银行利润率=净收益(或净利润)/总收入×100%

这一指标反映银行的全部收入中有多少作为利润留存银行,它是反映银行经营环境和管理能力的指标,用以考察银行的全部支出水平。

(3)资产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

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行资产总体盈利水平或资产结构状态的主要指标,即反映资产的盈利能力,它代表一家银行的经营水准。

(4)资本盈利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盈利率=净收益/资本总额×100%

这一指标反映了银行资本经营活动中的效率,说明银行资本对利润增加的贡献能力。由于它可以测算出股本盈利率,因而也是银行股东们最关心的指标。

二、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经常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为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的要求,银行在安排资金运用时,一方面要使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必须力求负债业务结构合理,并保持较强的融资能力。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客户的平均存款规模、资金自给率水平、清算资金的变化规律、贷款经营方针、银行资产质量以及资金管理体制等。

作为金融企业,流动性是银行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保证。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商业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作为资金来源的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入资金要求银行能够保证随时提取和按期归还,这主要靠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来保证。第二,企业、家庭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也需要及时组织资金加以保证。第三,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泳装以性来保证。第四,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投资风险难以预料,经营目标并非能完全实现,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预防措施。

 在银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燕不是流动发性越高越好。事实上,过高的流动性会使银行推动营利机构甚至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可能使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客户流失、丧失资金来源,甚至会出现挤兑导致银行破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这种“度”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度”既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又需要在动态的管理中保持,这就需要银行经营管理者及时果断地把握时机和作出决策,当流动性不足时,要及时补充和提高;当流动性过高时,要以尽快安排资金运用,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衡量流动性的主要指标有以下几个:

(1)现金资产率。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资产率=现金资产/流动资产(或称储备资产)×100%

 这一指标是指现金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率。现金资产包括现金、同业存款和中央银行存款,这部分资产流动性强,能随时满足流动性需求,是银行预防流动性风险的一级储备。流动性资产又称储备资产,是指那些流动性强、可以预防流动性风险的资产。短期有价证券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券,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资产,变现速度快。现金资产率越高,说明银行的流动性越强,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因为现金具有最后清偿债务的特征。

(2)贷款对存款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贷款/存款×100%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是指存款资金被贷款占用的程度。这一比率高,说明银行存款资金被贷款占用比率高,急需提取时难以收回,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这一指标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存款和贷款的期限、质量和收付方式,因此,该指标衡量流动性的可靠性需要得到其他指标的印证。

(3)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比率=流动性资产/全部负债×100%

这一比率反映负债的保障程度比例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充分。因为比率越高,说明银行还本付息的期限越短,既可以满足客户提现的要求,又可用于新的资产上。这一指标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也忽略了负债方面流动性的因素。

(4)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相对于法定准备金而言的。法定准备金是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部分,法定准备金率是法定准备金占总准备金的比率。银行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就是超额准备金。因为超额准备金的现实保障感极强,可以随时使用,它是绝对值越高,表示流动性越强。这一指标的缺陷在于体现银行的流动性范围比较窄,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说明银行的流动性水平。

(5)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易变性负债是指季节性存款、波动性存款和其他短期负债。其差大于零,表明一定的流动性,其数值越大,表明流动性越高;若其差值小于或等于零,表明了流动性短缺,说明有信用风险。该指标最大的优点是同时考虑了资产和负债,是理论上比较准确、现实感很强的指标。

(6)资产结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结构比率=流动性资产/非流动性资产×100%

这一指标反映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说明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水平。

(7)存款增长率或贷款增长率。这一数值大于零,表示流动性在上升;若该数值小于零,表明流动性下降。这一指标只能大体上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趋势,管理者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数值策划下一阶段的业务重点。由于该指标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存款和贷款在性能上、结构上的差别,因此,这一指标仍有些粗略。

上述指标体系能够综合反映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其中个别指标难以准确全面反映整体整体流动性状况并说明其流动性高低的原因,只有对各种指标加以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地判断流动性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的反而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

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原则的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平均贷款规模、贷款的平均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对象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以及贷款管理体制等。

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

性,即不确定性。在银行经营活动中,存在很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为些风险直第一,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银行的经营活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银行的债权人,要按期还本付息,二是对银行的债务人要求其能按期向银行还本付息。这种信用活动的可靠程度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关键。与此对应的是风险接影响银行本息的按时收回,削弱甚至丧失银行的清偿能力,危及银行本身的安全。所以,银行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性原则,尽力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和分散风险。

第二,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的危机。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银行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小,远远不能满足资金的运用。它主要依靠吸收客户存款或向外借款用于贷款或投资,所以负债经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特点。由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所决定,若银行经营不善或发生亏损,就要冲销银行的自有资本来弥补,倒闭的可能性是随时存在的。

第三,商业银行开展经营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一是,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有助于减少资产的损失,增强预期收益的可靠性。不顾一切地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营运资产,才能增加收益。二是只有坚持安全稳健的银行,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一家银行能否立足于世的关键就是银行的信誉,而信誉主要来自银行的安全。所以,要维持公众的信心,稳定金融秩序,有带赖于银行的安全经营。

由此可见,安全性原则不仅是银行盈利的前提条件,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是银行经营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安全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指标主要有:

(1)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越大,风险就越高;比率越小,风险也就越小。由于贷款的平均周期往往长于存款的平均周期,所以贷款的比重越大,说明通过贷款收回满足存款变现的余地越小,因而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一般要求贷款小于存款,留出足够的准备金以应应泳装以性的要求。

(2)资产对资本的比率。这一比率也叫杠杆乘数,它既反映盈利能力,又表现风险程度。比率越大,风险越大,因为相对来说资本较少,一旦出现损失,资本是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3)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能作为清偿准备的流动资产越显得不足,

(4)有问题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有问题贷款一般是指逾期的贷款、呆账贷款以及长期难以收回的贷款,此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越高,说明有问题的贷款越多,因而银行的风险就越大,安全性就越低。

以上这些指标,只是提供大致判别风险程度的依据。除此之外,针对特定的政策去向和市场局势,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状况、敏感性状况、受险部分程度也是衡量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者,必须关注银行资产营运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要提高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二是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三是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四、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到统一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三原则的关系,既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性就越高。而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一般时间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因此,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于缺乏适当的流动性,最终导致银行倒闭。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就无从谈起。盈利笥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要依据商业银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资料来源:

曹龙骐主编,徐晓光,郭茂佳,杨文,陈莹,陈红泉副主编.《金融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第6版:197-223.

 

【相关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