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学【018】利率的决定原理

(2020-11-29 19:27:45)
标签:

利率的决定原理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金融学018】利率的决定原理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一、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又称实际利率理论,它关注的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中的作用。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货表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增加。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提高,储蓄额增加;利率降低,储蓄额下降。而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

曲线I代表投资曲线,曲线S代表储蓄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利率r0为均衡利率。当投资曲线I向右移动到I′时,均衡利率由r0上升到r2;当储蓄曲线S向右移动到S′时,均衡利率由r0下降到r1

(二)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由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偏重于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它与传统的货币理论相反,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依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从个人的行为动机出发来分析人们对流动性的需求,并将它们区分为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和,即L=L1(y)+L2(i)。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就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

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维持在r0水平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影响。这就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说。

(三)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党派的俄林。该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

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的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人希望保有的货币金额;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

Dl=I+Md;Sl=S+Ms

其中,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Md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应的改变量。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

S+Ms=I+Md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在利率的决定问题上,肯定储蓄和投资的交互作用是对的,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凯恩斯利率理论指出了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是可取的,但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是错误的。可贷资金理论综合考虑了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将社会经济的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解释了利率的决定过程。

(四)一般均衡理论

IS—LM模型是由约翰·希克斯和阿文·汉森于1937年提出的用于解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思想的一个模型。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其基本出发点是利率r对总需求的负相关作用,以及总需求对产出(收入y)的决定作用。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和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所有组合,其基本出发点是货币需求是收入y和利率r的函数,r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IS曲线和LM曲线都是由利率和收和水平确定的,两条曲线的交点A表明:在产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在这一点上既确定了均衡的产出水平Ye,也确定了均衡利率re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具有相同风险、流动性有税收待遇,但期限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反映了期限长短对收益率的影响。期限结构理论所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变动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以及优先聚焦地与流动性升水理论。

1.预期理论。预期理论认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是决定现有利率结构的主要因素,长短期利率的关系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决定的。

预期理论又分为无偏预期理论和有偏预期理论,两种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强调,影响远期利率的因素仅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未有其他因素,后者强调除了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无偏预期理论是最古老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不变,长期利率将等于短期利率,形成平坦型的利率曲线;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则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形成渐升型的利率曲线;如果人信们预期利率将会下降,则长期利率将低于短期利率,形成渐渐型利率曲线。

2.市场分类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假定不同期限的证券不能相互替代,长期证券的投资者与长期证券的投资者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他们相互只在各自所偏好的市场上活动,仅对某种期限的证券感兴趣。因此,各种不同期限的证券形成了相互独立、相互分割的市场,资金并不在长短期资金市场之间自由流动,由此,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分别是由长期资金市场和短期资金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两者之间互不影响。

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预期理念的不足,但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就量忽视了长短期资金市场之间的必然联系和重要联系。

3.优先聚焦地与流动性升水理论。优先聚焦地理论认为,长期利率应该等于长期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的期限(流动性)升水。这种理论假定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可以替代的,又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

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Sn=(s1+es1,2+es2,3+...+esn-1,n)/n+lnt

其中,lnt为n期债券的期限(流动性)升水。

流动性升水理论考虑了风险补偿,该理论假定,由于短期债券流动性好、风险小,因此多数投资者偏好短期证券投资。为吸引投资者持有长期债券,必须向他们支付流动性补偿,也就是说,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等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加上一个流动性升水,流动性升水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是递减的。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社会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由此,平均利润率构成利息的最高理论界限,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2.资金供求状况。

资金的供求状况是影响各个时期利率的利率的决定性因素。在资金市场上,资金供给超过资本的需求时,利率便会下降;如果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资金的供给,利率应付上升。因此,市场利率主要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3.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会上升,那么市场的利率也会随着上升;反之,如果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下降,那么市场的利率也会随之下降。

4.货币政策。

一国的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对利率有重要影响。比如,当一国政府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供应的基础货币增加,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数量会增加,使名义利率下降,经济扩张,产业和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效应对资金需求增大,拉动利率上升;经济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上升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在通货膨胀效应下,利率可能上升。因此,一国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高低。

5.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比如,一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直接后果是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导致任一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的上升。

6.国际利率水平。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利率的变动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本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际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利率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体现出来的。在放松外汇管制,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若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就会引起货币资金流入国内;反之,则会引起货币资金外流。政府制定和调整本国利率时,必须考虑国际市场利率的影响。

7.其他。

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主要有经济周期、信贷期限和风险、国际资金的流动关系、政治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

资料来源:

高晓燕,郭德友.《金融学(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9)第2版:32-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