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016】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利息
(2020-11-29 11:19:52)
标签:
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利息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金融学【016】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利息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在金融活动中,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认识非常重要。利息和利率是度量货币时间价值的一对基础性概念。利率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对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率不仅会影响个体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影响投资者和企业的投资决策,而且是货币当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概念是研究货币、资本跨时配置问题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需要在“在现金获得100元钱”和“一年后获得100元钱”两个方案进行选择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前者,也就是现在获得100元钱,因为可以把现在获得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等,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因此,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大的价值。一般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比未来某时点拥有的等量的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利息是货币的时间价值的体现。 二、利息和利率 利息是借钱的费用,或者说,是租用资金所支付的价格。从贷出者的角度看,是货币所有者因为贷出资金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借款人的角度看,它是借款人使用资金必须付出的代价。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率(R),又称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I)和借贷本金(P)的比率。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用公式表示为: R=I/P×100% 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控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金、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例:假设定期一年储蓄存款的利率2.25%,定期三年储蓄存款的利率为2.79%。 若某人有一笔现金1 000元,按一年期存入银行,到期后取出本息再存入银行,仍存一年,到期后再取出本息,仍全数存入银行(一年期),这样,三年后的本利和如下: 第一年:本利和=1 000×(1+2.25%)=1 022.50元。 第二年:本利和=1 022.50×(1+2.25%)=1 045.50元。 第三年:本利和=1 045.50×(1+2.25%)=1 069.03元。 按这种考虑复利的存款方式,三年后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共1 069.03元。 但是,如果他第一年就以三年期存入银行,三年后得到的本利和: 1 000×(1+2.79%×3)=1 083.70元。 与第一种存款方式相比,可多获得利息14.67元。这就是说,银行在设计利率档次时,是充分考虑了复利因素的。确定贷款的期限利率也基本上遵循这一原则。 三、利息的本质 现代金融机构贷出资金收取利息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利息来自哪里,或者说利息的本质是什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1.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利息本质的观点。 古典利率理论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提出的利率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庞巴维克、马歇尔、费雪等。 庞巴维克在边际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时差利息论”。该理论认为,利息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经济主体对等量的同一商品在现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点上主观评价的差异。由于人们具有时间的偏好,对现在的财货的评价总是高于对等量的将来财货的评价。因此,等量的同一商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价值的差异,即商品的价值的时差。价值时差的存在,要求开展借贷活动时,债务人必须向债权人提供价值差价的“补偿”。这种“补偿”就是利息,也就是利息是人们延期消费提供资本所获得的报酬。 费雪认为,利息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心理因素,基于心理因素的时间偏好又称为“人性不耐”,他认为人们现期不消费宁愿为将来消费积累更多的资本的忍耐,即自愿储蓄倾向决定了资本的供给;地是客观因素,即“投资机会”,资本有多种用途,人人可以在一系列投资机会中选择最佳用途,这就决定了以资本的需求。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利率的水平。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关于利息的本质,凯恩斯提出了“灵活偏好理论”,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所谓”灵活偏好“,也称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喜欢以流动性强、周转灵活的货币资产来保存财富,以应付不时之需的一种心理倾向。由于人们对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偏好,借款人欲取得一定时期的货币使用权,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为代价,来交换货币所有者对货币所有者对流动性的控制。因此,利息是人闪放弃灵活偏好的报酬。 3.马克思利息本质学说。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揭示了利息的本源和本质。马克思认为,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职能资本家向借贷资本家支付的利息,虽然处于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之外,却是以产业资本运动为基础;职能资本家需要将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利润的一部分支付给借贷资本家,这部分利润就是利息。因此,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 资料来源: 高晓燕,郭德友.《金融学(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9)第2版:32-45.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