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005】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3】
(2019-08-25 16:29:12)
标签:
2019税法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 |
税法【005】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3】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一、纳税人
税法【003】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dq6.html
二、征税对象
税法【004】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dq7.html
三、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负的尺度,体现征税的程度。税率既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税制中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率档次的档次的设计,决定了税收的规模和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水平以及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1.税率的基本形式
不同税率可以细分为若干种税率形式,税率的基本形式有:
(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对货物流转额的课税。在具体运用上,比例税率又分为产品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或相对比例的增大而逐级提高税率的一种递增等级的税率。也就是说,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大小或相对比例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规定若干个高低不同的等级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或相对比例越大,规定的等级税率越高;反之,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越倍累进税率等。其中,使用时间较长和应用较多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额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与之相对应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即一定征税对象的税额只适用一个等级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按照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额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符合不同级距部分的数额,分别与之相对应的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即一定征税对象的应纳税所得额会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下税款的计算较为复杂,征税对象包括的等级越多,计算的步骤也越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引起了”速算扣除数“,通过预先计算出的速算扣除数,即可直接计算应纳税额。不必再分级分段计算。采用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额时的使用的扣除数额,反映的具体内容是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通常速算扣除数事先计算出来,附在税率表中,并与税率表一同颁布。
全率累进税率是指按照征税对象的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与之相应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
越率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符合不同级距部分的数额,分别按与之相应的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它是以征税对象的某种比率作为累进依据。
越倍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一定数额确定的计税基数为起点,就超过这个起点的倍数作为累进的依据。
【例1.1】假定2019年王某的应税所得为150 000元,适用有税率表如下:
|
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不超过36 000元 |
3 |
0 |
|
超过36 000元至不超过144 000元的部分 |
10 |
2 520 |
|
超过144 000元至不超过300 000元的部分 |
20 |
16 920 |
|
....... |
...... |
....... |
试分别用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王某的应纳税额。
解析:
全额累进税率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50 000×20%=30 000元。
超额累进税率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36 000×3%+(144 000-36 000)×10%+(150 000-144 000)×20%=13 080元。
或150 000×20%-16 920=13 080元。
(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是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它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具体运用时,又分为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形式。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即地区差别税额,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成本水平和盈利水平的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税额。
幅度定额税率是指税法统一规定税额幅度,各地区在规定的幅度内自行规定本地区的定额税率。
分类分级定额税率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税额的定额税率。
2.其他形式的税率
(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是分析纳税人负担时使用常用的概念。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指实际负担率,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仙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其征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由于某些税种中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的不一致、税率存在差异性以及减免税等因素,实际税负常常会低于名义税率。
(2)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是指征税对象在增加一些数额时,增加的这部数额所纳税额与增加数额之间的比例。平均税率是指全部税额与全产征税对象的实际数额之比。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的提高还会带动平均 税率的上升。边际税率上升幅度越大,平均税率的提高就越多。
(3)零税率和负税率。零税率是以零表示的税率。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负税率主要用于负所得税的计算。负所得税是指现代一些西方国家把所得税和社会福利补助制度相结合的一种主张与试验,即对那些实际收入低于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费用的家庭或个人,按一定比例付给所得税。
资料来源:
梁俊娇,王怡璞.《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5)第六版:4-8.
【相关阅读】
税法【001】税法的定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dq3.html
税法【002】税法的分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dq4.html
税法【003】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dq6.html
税法【004】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dq7.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