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2019-04-05 15:31:58)
标签:

管理会计学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经营品种决策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品种决策旨在解决生产什么产品的问题,例如,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等。在品种决策中,经营以成本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有时也以贡献毛益作为判断标准。

一、生产何种新产品

如果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供使用,或可以利用过时老产品腾出来的生产能力,在有几种新产品可供选择时,一般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决策。

贡献毛益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各备选方案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传统会计认为,只有当收入大于完全成本时才形成贡献;而管理会计则认为,只要收入大于变动成本应付形成贡献。因为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并不随精力量(产销量)的增减而增减变动,因此,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即贡献毛益)越大,则减去不变的固定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贡献毛益的大小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利润目标所做贡献的大小。

在运用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备选方案择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第二,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减去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或贡献毛益)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第三,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额,来正确进行择优决策。当然,根据贡献毛益总额同样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四,由于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销量,所以应选择贡献毛益总额最大的。这是因为单位贡献毛益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也大,也就是说,在决策中不能只根据单位贡献毛益额的大小来进行择优决策。

【例】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现有丙、丁两种新产品可以投入生产,但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种新产品投入生产。企业的固定成本为1 800元,并不因为新产品的投产而增加。各种产品的资料如下表:

基础数据表

项目

产品

产销数量(件)

300

200

180

240

售价

10

8

6

9

单位变动成本

4

5

3

5

 

    这时,只要分别计算丙、丁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额,加以对比,便可做出决策。

    贡献毛益计算表

项目

产品

预计销售数量(件)

180

240

售价

6

9

单位变动成本

3

5

单位贡献毛益

3

4

贡献毛益总额

540

960

 

以上计算表明,丁产品的贡献毛益额大于丙产品的贡献毛益额420元(960-540)。可见,生产丁产品优于生产丙产品。

这种决策的正确性可以用下面两个表计算公司利润额加以证明。

    利润计算表(新投产丙产品)

项目

产品

合计

销售收入

3 000

1 600

1 080

5 680

变动成本

1 200

1 000

540

2 740

贡献毛益

1 800

600

540

2 940

固定成本

 

 

 

1 800

利润

 

 

 

1 140

 

    利润计算表(新投产丁产品)

项目

产品

合计

销售收入

3 000

1 600

2 160

6 760

变动成本

1 200

1 000

1 200

3 400

贡献毛益

1 800

600

960

3 360

固定成本

 

 

 

1 800

利润

 

 

 

1 560

 

【例】如果上例中丙产品有专属固定成本(如专门设置设备的折旧)180元,丁产品有专属固定成本650元,则有关分析如下表:

剩余贡献毛益计算表

项目

产品

贡献毛益额

540

960

专属固定成本

180

650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360

310

 

在这种情况下,丁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额比丙产品的少50元(360-310),因此 生产丙产品优于生产丁产品。

 

【例】某企业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40 000个机器工时,利用程度为80%。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甲、乙或丙,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基础数据表

        项目

产品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

2

3

4

单位销售单价(元)

30

40

50

单位变动成本(元)

20

26

30

 

由于现有设备加工精度不足,在生产丙产品时,需要增加专属设备5 000元。在甲、乙、丙产品市场销售不受限制的情况下,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方案选择。

该企业现有剩余机器工时8 000小时。根据已知数据编制分析表,如下表所示:

贡献毛益计算表

项目

生产甲产品

生产乙产品

生产丙产品

最大产量(件)

8 000/2=4 000

8 000/3=2 666

8 000/4=2 000

单位销售单价(元)

30

40

50

单位变动成本(元)

20

26

30

单位贡献毛益(元)

10

14

20

专属成本(元)

 

 

5 000

贡献毛益总额(元)

40 000

37 324

40 000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元)

 

 

35 000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2

3

4

单位工时贡献毛益(元)

5

4.67

4.375

 

从计算结果可知,开发新产品甲最有利。首先,甲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40 000元,比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多2 676元,比丙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多5 000元。其次,甲产品的单位工时贡献毛益额为5元,比乙产品高0.33元,比丙产品高0.625元。可见,无论从贡献毛益总额(或剩余贡献毛益总额)来判断,还是从单位工时贡献毛益额来判断, 均为甲产品的生产方案最优。

此外,尽管甲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额最低,但由于其产量的影响,其贡献毛益总额仍然最大。可见,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额的大小不是进行方案择优决策的唯一标准。

贡献毛益分析法适合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

料来源:

孙茂竹,支晓强,戴璐.管理会计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8):119-13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管理会计学【074】经营品种决策【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