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207】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影响因素
(2018-09-27 10:32:59)
标签: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国际金融国际储备量的影响因素 |
国际金融【207】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影响因素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国际储备的需求是国际储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一国究竟保持多少国际储备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国国际储备规模过小,在国际贸易发生突然变化时会出现支付危机和汇率大幅度波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同样,若一国国际储备过多,则意味着资源的大量闲置,同时大量的国际储备意味着要发行大量的货币,会给国内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一般来说,国际储备量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对外经济活动
1.对外贸易状况
对外贸易状况包括外贸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贸易条件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等。由于外贸收支是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对外贸易状况对于一国的国际储备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进出口额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即外贸依存度越大,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越大,对外需求也就越大,这必然会产生对国际储备的高需求。但如果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很强,占有国际市场的份额较大,贸易收入较稳定,所需的国际储备则可以少些。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在《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一国的国际储备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之比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以40%为最高,以20%为最低,合理比例是25%,即大致相当于三个月的进口额。该比率被称为特里芬比率。但是,特里芬分析的国际经济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经前的情况。在那个时代,进出口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主要活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较小,考察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的变量是进出口贸易等实物指标, 主要从贸易支付的角度来考虑国际储备的规模问题。随着国际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这种确定方法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2.外债规模
一国所欠外债越多,还本付息期限越近,所需的国际储备也就越多。国际债务是很多经济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国际储备除了是还本付息的重要来源外,还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借新还旧的信誉保证。倘若一国对国际债务爽约,则会丧失国际信誉,诱发债务危机。
3.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储备量是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紧密相连的。国际收支顺差国,国际储备可以适当降低;国际收支逆差国,国际储备应适当提高。而且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规模和国际收支政策的调节效率与速度也是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效率高, 需要动用的国际储备就少;反之,需要大量的国际储备。
4.国际市场融资能力
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措资金的能力与国际储备需求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国际信誉好的国家,临时对外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就强,所需的国际储备量可以少些;反之,则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但国际储备如果过低,即使能筹到款项,其筹资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二)国家政策导向
1.外汇和外贸管制程度
从理论上说,一国如果经济开放程度低,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和外贸管制,汇率、进口用汇、资本流动及进口配额均受到管制,进口支付受到严格管制,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和利用居民的私有外汇,则可保持较少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
2.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随着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各国不必承担用国际储备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因此,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所需的国际储备比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所需的国际储备少。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了需要一定的外汇储备来调节市场,其需求量在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
3.外汇政策
一国货币当局要使其货币具有一定的地位并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 同时不因汇率变动 伤及本国经济,就必须保持足够的国际储备,以适应干预外汇市场和稳定汇率的需要;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当局允许汇率自由浮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越少,所需的国际储备就越少。
4.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
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有多种途径,包括:(1)影响经常项目的支出转换或吸收政策;(2)影响资本项目的政策;(3)以国际储备形式提供融资的政策;(4)采用替代国际储备的双边或多边结算制度和结算工具。但当一国的政府当局倾向迅速地解决国际收支逆差时,就会选择动用国际储备。这种情况会对国际储备产生较高的需求。当选用其他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时,则可减少对国际储备的需求。
(三)国际合作程度
如果一国在经济、金融领域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各有关国家联合干预以协调国际经济、金融事务,那么不论是国际收支问题还是外汇汇率问题,都比较容易得到解决,所需国际储备就可以少些。
(四)货币的地位
一国货币若为自由兑换货币且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则该国无需保有太多的国际储备。因为该国可以直接用本国货币平衡短期逆差,也可以通过直接对外投资获取更高的回报。对货币发行国来说,尽管其货币可以作为国际储备来使用,为防止通货膨胀也应控制其货币供给量。但对非储备货币发行国来说,则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
(五)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国的国际储备代表了该国对国外资源的购买力,一国持有肋际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因保有国际储备而放弃的投资收益与保有国际储备的利息之差。这一差额越大,表明拥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越高;这一差额越小,则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越低。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数量一般与其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负相关。
另外,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严重的失衡时,往往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与外贸管制等手段进行调节。而这种调节往往会引起经济震荡,带来损失。因此,避免这种调节的损失可称为国际储备的持有利益。 国际储备的持有利益越大,所需的国际储备也就越多。
(六)宏观经济规模
此外,还有国际资金流动状况等也影响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总之,影响一国国际储备水平的因素很多,不能仅凭一个因素就确定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多方面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国际储备规模。即使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的相同的发展阶段,适度的国际储备也会有所差异。
资料来源:
李玫.聂利君.国际金融(2016年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97-9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