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74】现代经济学对金融中介存在和竞争优势的解释【1】
(2018-04-03 15:49:26)
标签:
中国农业银行周桐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金融中介的经济学解释 |
货币金融学【74】现代经济学对金融中介存在和竞争优势的解释【1】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交易费用和信息经济学这两个理论和相应的研究范式,成为现代金融学中研究金融中介的基石和和研究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围绕着金融中介功能优势展开研究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获得了极大的进展的创新。这些研究的结论表明,金融中介之所以长期存在,并占有市场优势,源于金融中介具有金融市场无法替代的相对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主要有: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优势、支付和业务分销的优势、资金配置和转换优势以及风险管理优势等。
一、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优势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金融中介主要功能之一可以理解为“生产贷款人的有关信息“。社会上对这种信息的需要来自信用交易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泛指买卖双方对交易对象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对等,卖者比买乾知道的更多,包括卖者的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对于金融交易而言,债务人对自己的财务现状和未来状况比债权人知道的更多。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两类结果,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阿克洛夫(Akerlof 1970)的二手车市场模型开创了运用信息不对称范式研究中介问题的先河。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其最终结果导致市场上充斥的是劣质量产品的卖主,而好质量产品的卖主逐步退出市场的现象。经济学中常举的例子是阿克洛夫分析的二手车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买主不如卖主那样了解二手车的质量和运转情况,因此,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全部二手车的平均价格,它反映了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对于质量上乘的二手车的卖主来讲,该价位低了,车主不愿意出售;对于质量低下的二手车的车主来讲,该价格偏高,大量车主愿意出售,但买方没有信任度,愿意购买者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二手车市场成交量不断萎缩。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特指金融交易发生前,那些风险最大者往往最为积极地提出借款申请,请求更高利率的现象。在信用交易过程中,所有的借款申请人都会尽力展现其业绩,掩饰其风险。由于缺乏对潜在借款人各种信息的准确掌握,借款者容易按平均风险的利率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好的借款人会感觉到受到损失,坏的借款人会感觉从中获利。因此,风险低的借款人会逐步离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上仅留下风险高的借款人,最终导致金融市场萎缩。
“道德风险“是在金融交易发生以后的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结果,它指借款人在借款后可肥转向投资于其他潜在风险和收益更高的业务的现象。一部分借款人之所以倾向于从事更具风险的投资和业务,主要原因是贷款人与作为业主的借款人之间在项目成功后所分离的权益不一致,即:无论项目获得多大的成功,贷款人只能获得契约规定的利息收益,但是项目的成功给作为借款人的业主带来的风险回报却可能是巨大的;而在发生损失时,无论损失结果差异结果如何,作为借款人的业主损失的上限是确定的,即股权投资部分,但是对于贷款人却可能连本金都无法收回。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巨大交易成本限制了市场上信用活动和金融交易的正常进行,阻碍了金融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然而,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由于规模经济、间接融资契约和机制的特点,在某些方面使其显得比借贷双方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交易更有效。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利兰和派尔(Leland and Pyle,1977)“L-P信号模型“,拉马克里士兰和塔克(Ramakrishnan and Thakor ,1984)的分析,以及戴蒙德(Diamond,1984)的“受托监控模型”等,都对金融中介的信息生产优势给予了精彩的分析和阐述。对他们研究的结论性观点总结如下:
1. 信息提示优势。一般的债权人很难获取债务人有关经营和投资项目的信息。但是,通过对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分析评估,对它们账户发生支付的长期观察,金融中介可以掌握借款人的收入、财富、支出、现金流以及投资策略等重要财务指标,可以比金融市场更的去发布甄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2. 受托监控优势。由于对借款人行为的监督成本太高,大多数资金盈余者——放款者把监督活动委托给金融中介处理。银行对借款人同时提供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每一笔交易和资金转账,以及所有资金流向都会被记录下来。另外,贷款契约一般是不可交易的,银行对贷款契约一直持有到偿还期到期为止。贷款契约低流动性特点,使得银行不可能像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那样,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抛售”贷款契约。这大大地降低了银行“搭便车”的动机,有利于银行对债务人和贷款长期实施监督。因此,在持续观察和监督借款人的行为上,金融中介比金融市场更具有优势。
3. 信用风险的控制优势。通过其专业化的管理,银行在解决贷款的道德风险上一直具有相对优势。第一,银行可以设计非标准化的、针对性的契约来解决借贷双方利益背离的问题。最常用的一些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信贷条款(事先约定)来限制借款人随意的经营和投资。第二,银行在贷款中往往要求有抵押或担保,这可以协调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激励相容。第三,在一定环境下,银行可以在借款公司中持有股价,并享有特殊股东权益(在日本),或通过所属基金所拥有的股票以及接受股票存放者的委托(在德国),行使代理表决权,从而可以在借款企业的董事会中形成较多的股权控制。这两种情况都缓解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提高了银行对企业投资和运营行为的影响力。
必须强调,金融中介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上的相对优势,。与它们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规模经济直接相关。银行在信用分析、监督和风险控制中以大量的贷款为对象基础,换言之,由少量的贷款人(银行)来管理大量的借款人,自然会极大地降低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费用问题中的各种费用。因此,以银行为中介的信用交易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方式。
资料来源:
黄宪,潘敏,江春,赵征.货币金融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5):104-10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