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务会计学:无形资产及其分类

(2015-09-23 20:59:28)
标签:

中国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辽中县支行

周桐

银行证券保险

财务会计学:无形资产及其分类

 

中国农业银行辽中县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且为个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可辨认经济资源。一般来说,只有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经济资源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无实体性

    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这一特征,主要是与固定资产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相对而言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实物形态并不是无形资产独有的特征,还有许多资产也不具有实物形态,如应收账款、对外投资等。

    2.长期性

    无形资产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供企业使用,一般来说,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这一特征,主要与应收账款等没有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相对而言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能在较长时期内供企业使用也不是无形资产的独有特征,还有一些无实物形态的资产也能在较长时期内使用,如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

    3.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未来的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因而也使得截开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未来的经济利益难以准确地预计。这一特征,主要是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既没有实物形态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供企业使用的资产相对而言的。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

    无形资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经济内容分类

     无形资产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1)专利权。专利权是指经国家专利管理机关审定并授予发明者在一定年限内对其成果的制造、使用和出售的专门权利。专利权一般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等。专利权受法律保护。在某项专利权的有效期间内,该项专利权的非持有者如需要使用相同的原理、结构和技术用于生产经营,应向专利权持有者支付专利使用费,否则就视为侵犯了志利权。

    2)非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是指发明者未申请专利或不够申请专利的条件而未经公开的技术,包括先进的生产经验、技术设计资料与原料配方等。非专利技术不需到有关管理机关注册登记,只靠少数技术持有者采用保密方式维持其独占性。只要非专利技术不泄露于外界,就可以由其持有者长期享用,因而非专利技术没有固定的有效期。

    3)商标权。商标是企业拥有的在某类指定的商品上使用特定名称或图案的权利。商标经管理机关批准后,成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

     4)著作权。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是指著作者或文艺作品创作者以及出版商依法享有的在一定年限内发表、制作、出版和发行其作品的专有权利。著作权受法律保护。未经著作权所有者许可或转让,他人不得占有和行使。

     5)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批准享有的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权利。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只能拥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

    6)特许权。特许权是指企业经批准在一定区域内,以一定的形式生产经营某种特定的商品的权利。特许权可以是政府授予的,也可以是单位或个人授予的。

    2.按来源途径分类

    无形资产按来源途径,可以分为外来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

1)外来无形资产。外来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通过从国内外科研单位及其他企业购进、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等方式从企业外部取得。

2)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是指企业自行开发、研制的无形资产。

3.按经济寿命期限分类

无形资产按是否具备确定的经济寿命期限,可以分为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和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1)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在有关法律中规定有最长有效期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这些无形资产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受法律保护;有效期届

2)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相应法律规定其有效期限,其经济寿命难以预先准确估计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取决于技术进步的快慢以及技术保密工作的好坏等因素。当新的可替代技术成果出现时,旧的非专利技术自然贬值;当技术不再是秘密时,也就无价值可满时,如果企业未继续办理有关手续,将不再受法律保护。言。

 

 

资料来源:《财务会计学》   主编  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9月第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