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核算
 (2015-08-31 20:38:13)
	
			
					(2015-08-31 20:38:13)		| 标签: 中国农业银行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辽中县支行周桐银行证券保险 | 
财务会计学: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核算
 
中国农业银行辽中县支行 
 
 
应收账款等应收款项是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必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上继续交易。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二、应收款项减值的确定
企业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分别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也称坏账损失。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这种情况下,主要是要合理预计各项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采用就上账款发生时的初始折现率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一步与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比较,来确定是否发生减值损失。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这些应收款项按类似停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在此基础上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应收款项应提取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零时,应将“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全部冲回。
2.发生坏账准备时的账务处理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近观管理报经批准后偢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3.收回坏账的账务处理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例题】
某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根据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第一年首次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为200000元。
估计坏账损失=200000×5%=1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第二年实际发生坏账6000元。
借:坏账准备 
 
已经确认为坏账的6000元又收回4000元。
借:应收账款 
 
同时
借:银行存款 
 
第二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元,调整“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第二年年末估计的坏账准备为30000元(60000×5%),应冲销多余的坏账准备5000元(8000-3000)。
借:坏账准备 
 
如果第二年发生坏账12000元,后又收回4000元。则收回已经确认为坏账的4000元应收账款后,“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000元(10000-12000+4000),第二年末应补提坏账准备1000元(3000-2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第二年发生坏账15000元,后又收回其中的1000元,则第二年年末应补提坏账准备7000元(3000+4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资料来源】
《财务会计学》 
《财务与会计》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