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2015-08-20 19:44:07)
标签:

中国农业银行周桐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辽中县支行

周桐

会计假设

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也称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它是指组织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或者说必须首先明确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具备这些条件,不明确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不能有效地开展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也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些前提条件,就不能构成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应包括哪些内容,人们在认识上还不完全一致。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与权责发生制五项。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认定会计主体,也就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立场),解决为谁记账、算账、报账的问题。简单地说,明确会计主体,就是要明确“记谁的账,编谁的表”。否则,就只能是胡乱记账、盲目编表。

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工作。每一个会计主体不仅与其他会计主体相区别,而且独立于其本市的所有者。也就是说,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而不是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也不是企业所有者的财务活动。明确会计主体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明白,他们所从事的会计工作是一个特定主体的会计工作,而不是其他主体会计工作或企业所有者的会计工作,他们必须站在这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上来开展会计工作。

从理论上来说,会计主体的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个独立的法律个体;也可以是不进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班组,一个非法律个体。但是,从献血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实体。

会计主体可以分为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一般情况下记账主体与报告主体是一致的,但在将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报告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二者就不一致。这样的企业集团只是一个报告主体,不是一个独立的记账主体。

【持续经营】

在明确认定会计主体之后,接着要准确判断主体状况。具休来讲,要判断企业是否处于持续经营的状况,以便据以确定会计核算的基础。

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这样的会计主体,其所有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对于处在持续经营状况的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要采用非清算基础,要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例如,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才可以按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对于处在非持续经营状况下的企业,则要采用清算基础,着眼于清算资产和清算损益的核算。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条件,而是已经或即将停止经营、进行清算,则需要处理其全部资产,清理其全部债权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处理要采用清算基础。

【会计期间】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既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不会面临停业清算,企业就不能等到结束其经营活动时才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需要清楚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来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世界各国企业的会计年度起讫日期并不统一,例如,有的企业以本年的71日至下年的630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有的企业以本年的41日至下年的3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从理论上讲,将会计年度的起始点定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淡季(如果有的话)比较适宜,因为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淡季,和其会计要素的变化较小,便于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特别是便于计算确定本年度的盈亏,而且由于淡季的经营业务较少,会计人员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办理年度结算业务,便于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西方国家许多企业的会计年度结算日就是处于营业活动的淡季。然而,将会计年度的起讫日定在营业活动的淡季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淡季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年末财务状况往往缺乏代表性,例如,年末所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有可能比年中其他时间的结果要好。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季度和月份。

【货币计量】

财务会计主要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或会计信息,因此开展会计工作,会计记账或编表时需要恰当地选择计量尺度。会计计量尺度的选择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在众多计量尺度中选择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企业的谢谢此意头发参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为了实现会计目的,企业会计必须综合地反映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尺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最适合充当这种统一的计量尺度。

第二,选择某种具体的货币作为会计本位币。会计本位币是会计记账或编表时作为统一计量尺度的货币。会计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称为外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运用多种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某种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否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在我国,原则上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本位币可以分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本位币。记账本位币是会计记账时作为统一计量尺度的货币,报告本位币则是会计编表时作为统一计量尺度的货币。一般情况下,记账本位币与报告本位币是一致的,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二者也可能不一致。

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涉及外币业务时,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如果涉及外币财务报表,需要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报告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然后进行合并。

第三,要选择会计本位币的具体计量尺度,是名义会计本位币,还是不变会计本位币。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为会计计量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简化会计计量,也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在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币值的变动。然而,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如何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客观要求有逐步增长的趋势,并因此产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要从实际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需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账。

【权责发生制】

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特别是进行会计确认必须正确运用确认基础。会计确认就是解决能否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会计系统包括账务系统和报表系统,因此,简单地说,会计确认就是确定能否入账和能否入表。

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运用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它要求对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项业务,以是否取得经济权利(是否导致经济利益的净流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是否承担经济责任(是否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为标准,决定资产、负债、收入(广义)和费用(广义)的确认。权责发生制是会计要素确认的共同基础,但重点是收入(广义)与费用(广义)。对于收入(广义)与费用(广义)的确认而言,权责发生制不以款项是否收到为确认标准。凡符合本期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显然,权责发生制所反映的会计成果与现金的收付是不一致的。开展财务会计工作,需要正确运用确认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在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之收付实现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总之,开展财务会计工作,需要明确认定会计主体,准确判断主体状态,清楚划分会计期间,恰当选择计量尺度,正确运用会计基础。

资料来源:《财务会计学》(第七版)  主编: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