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耀Magic折射一角:手机与大数据如何联手撩拨用户

(2016-12-28 15:08:54)

无论是它的灵动八曲面设计、正面均为双摄配置,还是高达40w的快充解决方案……刚刚发布的荣耀Magic都可能是今年底最值得花时间体验的一款手机

但就像发布会仅用了三分之一时间介绍外观、配置的比重一样,这可能并不是重点。同是概念机的小米MIX早前打出了全面屏概念,而荣耀Magic的发布更多侧重于展示它的Magic Live智慧引擎,以创新的更精准服务及人机交互为突破重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热透科技圈的大势之下华为率先将其与手机硬件布局。而对于这种黑科技缠身的新阵法,坊间仍旧是两路声音——究竟,这是一个创新指引还仅仅是炒作噱头而已?

http://image.kejixun.com/2016/1228/20161228025417617.jpg

大数据江湖与无休止的个推

这些年,大数据的概念一直被炒得热火朝天,甚至一度被神化拽上了天。这两年大数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医疗、教育、汽车……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有大数据的身影。

大数据的普世意义究竟在哪里?预测。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表达的主旨其实就是这两个字。而在这之前,一个完整的数据钻取挖掘过程无非是这样的:基于倾泻积累数据的大数据仓库→真正的数据中心核心数据资产→基于用户数据行为分析的数据再利用→让数据价值得到升华。

但除却看到类似于沃尔玛超市“啤酒与尿布”、乔布斯与基因排序的简单案例外,大数据所带来的惊喜并没有得以升华式呈现。在手机操作层面也依然如此,很多手机与大数据结合的点,无非依然停留于简单粗糙的个性化推荐层面。比如你长期浏览新的楼盘信息,手机会根据搜索历史判断你极有可能是潜在的消费人群,相关的房产资讯也夹在在某新闻类APP中推荐送达;最常见的是在某宝购买登山鞋后,随后会在页面中看到相关旅行产品的广告弹窗……

但这样的智能推荐服务依然是刚性服务,不管用户接不接受。虽然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与服务,但另一方面也会分散用户的精力。

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从用户体验视角可以看到荣耀Magic此次展现出的“智慧”功能——当用户在聊天内容中提及电影相关信息时,荣耀Magic会推荐近期热映大片;到电影院后,手机主动展现已订电影票的取票码;回到家后,荣耀Magic主动连接同一WiFi下的荣耀盒子,手机一键变身电视遥控器……很多贴近用户的生活场景正被一部手机串联起来,这背后其实也正是基于机器对于个人用户"大数据"的收集以及系统学习的过程。

反观荣耀Magic的启迪则在于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传感器,依靠Magic Live智慧引擎,不仅让智能手机识别主人和环境,并行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原来越聪明,更加了解用户习惯并作出超前判断,这让机器更具备了主动性。

荣耀Magic精准服务用户背后

与其他手机的推荐相比,荣耀Magic可以达到自动货比三家,自动切换Magic Auto驾驶模式、主动展现电影票取票码场景的精准服务,前提就像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说的那样,“要从稻草堆里挑出一根针来”。换句话说,从海量的数据中得出用户最想要的信息,这一点,荣耀Magic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数据量必须足够大,才能根据叠加大数据分析,刻画出更细致、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在此基础上的服务才会精准。像BAT百度之所以在发展大数据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天然优势,因为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第一大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每天爬取大量的数据,百度是天然的大数据企业,“框”出了各类庞大数据流,包括消费数据流、行动数据流、点击数据流、输入数据流,加上有力的云端平台及深度学习,才构成百度近来押注人工智能的底气所在……华为在电信基础设备领域位列全球前三强,在智能手机领域其市场份额也跻身前三甲,同样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后方15万的华为研发人才大军,也具备了挖掘大数据和处理工作的实力。

另一方面,荣耀Magic能作为感知场景、人、行为的“智慧生命体”出现,之所以能从海量的数据中提供最适合信息或服务给到用户,与背后的智能化元素功不可没。荣耀Magic背后隐藏着两个与拟人相关的关键性技术:

1、模仿人类“思考”。先从海量互联网内容中提取信息,然后按用户的思维逻辑对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和筛选,再得到答案;

2、用拟人的思维识别语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互,尝试与用户建立起更深层、更智慧的关联、更好的推荐,手机也随与用户互动变得越来越“聪明”……

以Magic的一个使用场景为例——当用户回家,处于黑暗或弱光环境下的楼道,锁屏界面会智慧出现手电筒开关,轻轻一划开启光明。这需要结合对象、地点、情景三个因素得以实现。华为背后研发部门在通信、云计算、音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让Magic Live初步实现了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从系统底层打通,并基于这一系列初期的用户画像描绘,叠加大数据分析,首先刻画出一个更细致、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手机可以依靠GPS功能定位,再将位置信息反馈给相关应用,应用依靠收到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优化推送服务;光靠地点还不够,光线传感器感知亮度分析强弱光的情景环境,最终实现手机判断用户意图并智能提示与推荐。

这也意味着,手机后台释放出来的“智慧”潜能,也会要求荣耀Magic在硬件配置和性能上具备一定的“硬实力”,从而可以实现”软“与”硬“协同。所以荣耀Magic的硬件承担感知和计算,其拥有丰富的传感器,比如麦克风用来听,手握识别、指纹识别可以形成触觉,指南针/GPS可以感知方位,光线传感器感知亮度,距离传感器感知距离,这些传感器做为人感官的拓展,感知周围的环境,通过综合调用,再配合麒麟芯片提供强大的运算处理。

从这点看,被发布会淡化提及的手机部分依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

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机进阶的的下一个机会点?

如果说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进化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在于其将传统意义上手机用来“听”的功能升级到“看”的功能,那么从智能手机到融入大数据、AI技术的Magic智慧手机带来的意义则是——从“看”的功能升级到“思考”的功能,感知、分析随后是反馈,可以为众多手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秘书式服务。

想象一下智慧手机陪伴用户的一天:当你清晨醒来,手机会自动连接智能电视开始播放新闻播报,连接烤箱则进入准备早餐模式;出门时手机会自动提醒是否需要约车服务,并根据你的平时上班路线、和你喜欢的汽车品牌和司机的评分等级等自动做出最合适的选择;甚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它会根据你的交谈信息,实时给出商务谈判的策略建议……

提早用大数据等前沿力量布局无疑会在未来的新赛道上占领先发优势,何况如今深陷同质化泥潭的手机市场也急需寻觅下一个支点和增长极。

尽管华为余承东在微博中坦诚,“华为荣耀Magic是一款实验性产品,Magic是帮助华为对未来不确定的技术做前期的验证”,但这种谦逊说辞仍然点燃了多数人对于这部黑科技缠身手机的期待,手机市场的下一个标杆案例太被需要了!

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过一个叫“吓尿指数”的术语,大致含义是把一个生活在若干年前的人带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他会被如今的科技吓尿。他同时认为由于科技的发展是爆炸性的,把人“吓尿”所需要的年限会变得越来越短。人类在21世纪的进步将是20世纪的1000倍,下一个吓尿指数可能只需要几十年。

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带来的“人机合一”、“数字化身”,或许将是手机带给我们的下一个吓尿周期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