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7教者美(同学同道助人助己) |
“教”字的规范书写
教,读作jiào或者jio,汉字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jio]
本义为教育,指导;
后引申为使,令,让。
中文名
教
拼音
jiào;jio
部首
攵
五笔
ftbt
仓颉
jdok
汉语教学之汉字
包含"教"字的词
指教
指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 jiào,意思是指点教导,多用作请人提批评意见的套语。出自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见教
见教,读音jiàn jiào,汉语词语,指对方指教自己。
教具
教具,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iào jù,指的是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标本、仪器、图表、幻灯等,包括教学设备
包含"教"字的成语
不屑教诲
不屑教诲,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xiè jiào huì,意思是认为不值得教训,出自《孟子 告子下》。
杀彘教子
杀彘教子,汉语成语,拼音是sh zhì jiào z,意思是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出自《韩非子·外诸说左上》。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汉语成语,读音为yu jiào wú lèi。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内容,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
字形演变
教,形声字。商代甲骨文初作从攴,爻声。形旁攴为手持器械施教形,表示教的本义与施教有关。声旁爻像器物交织形,于教字表音,爻与(教)并为宵部。后盖为突出教育儿童义,复加表意偏旁子,遂为从攴从子爻声之教。商代的经历西周、战国到汉代始终存在,但不被《说文》收录。主流体教字出现后商代出现爻省声的异体,此体延续到战国,后不传。战国时主流体教经常省略构件攴作(见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隶变时构件爻或作,楷书作教,是笔势、笔意变化的结果。
引申义演变
古教学同字,后代分化为二字。故静簋之学,或读教(参“学”字条);楚简之教,或读学(见本条下),《古文四声韵》以为学。
正因为二字有着这种关系,所以在字形上也有所体现,结构上都是早期学与教的结合(参“学”、“敩”字条)。《说文》本义为“上所施,下所效”,即政教、教育、教令。《书·舜典》:“敬敷五教。”孔颖达正义:“布其五常之教。”郭店楚简《老子》甲本:“行不言之。”又《唐虞之道》:“民又(有)(尊)也。”引申指管教、训练、学说等,以上读jiào。
又指传授,使,令等,读jio。《殷契粹编》1162:“其教戍?”(要授以防戍吗?)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我教子祝之。”通“校”,古代“校人”之官。《周礼》言其“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散氏盘有“教父”。通“学”。郭店楚简《语丛三》:“牙(与)曼(慢)者施凥(处),员(损);牙(与)不好教者游,员。”甲骨文用作地名。《小屯·殷虚文字甲编》206:“戊戌卜,雀(人名)刍(取草)于教?”
详细释义(部分)
jio
词义1动词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老者;教率;教书匠
词义2:使;令;让
let
曲罢曾教善才服。——唐·白居易《琵琶行》
词义3:差;减
我也深知你见解,酌度你根几(基),与维摩不教些些,为甚如今谦退?——《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这是如来说光严童子的见解和根基不比维摩差,或不减于维摩。——蒋礼鸿通释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古孝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效切,并音较。《说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释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广韵》:敎,训也。《玉篇》:敎,令也。《易·观卦》:圣人以神道设敎。《书·舜典》:敬敷五敎在宽。传:布五常之敎。
又《礼·王制》:明七敎,以兴民德。注:七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賔客,朋友也。《周礼·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敎。注:敎所以亲百姓,训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礼·曲礼》:敎训正俗,非礼不备。《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谓之敎。
又蔡邕《独断》:诸侯言曰敎。《正字通》:谕告之词,其义与令同也。
又《广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并音交。义同。敎字从从攴。
说文解字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古文教,亦古文教。古孝切。
说文解字注
上所施,下所效也。教效韵,从攴,见子部。效也。上施故从攵,下效故从。古孝切,二部。凡敎之属皆从敎。
书法欣赏
篆书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方言音韵
赣语 grau4 宣扬闹教,教拐上下
客家话 [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粤语 gaau1 gaau3
潮州话 ga3
韩语 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