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谭嗣同写的诗)

标签:
教育 |
分类: 6源者休(325静心正气乐土) |
-
潼关
(谭嗣同写的诗)
《潼关》是一首谭嗣同14岁时写的诗,该诗是七言绝句。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经过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 潼关
- tóng guān
- 清朝
- 《谭嗣同全集》
- 七言绝句
- 谭嗣同
-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268;g=0/sign=440605da590fd9f9a017526f1d16b317/d31b0ef41bd5ad6e723a4e4c89cb39dbb7fd3c50.jpg
(谭嗣同写的诗)" TITLE="潼关 (谭嗣同写的诗)" /> -
-
《潼关》
,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
。 -
-
-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潼关:在今陕西,关城地势险峻,自古即为要塞。
解:懂得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前一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后一篇:韩婷的每日语文成长作业获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