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乡贤陈簾舫先生

标签:
杂谈 |
浙江崇德,自后晋天福三年起设县,一直是千年县治之地。大运河环城而过,是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最南端的门户。1958年,撤县并入桐乡县。从此就叫崇福镇了。可是在我们四0后的老一代人来说,心目中永远是崇德。这是一个鱼米之乡,文脉极其深远的地方 ——
大运河崇德段南端,向东有三条支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中、北三条沙渚塘。沿河往东,旧称塘东。这是一片农桑发达,文脉深远之地。我的故乡肇昌桥,以及附近的留良桥、扶驾桥一带,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吕留良,太虚法师,郭后觉等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有浓重的一笔。现在我要写纪念文章的是,扶驾桥的先贤,我的老同学陈蕴女士的父亲陈簾舫先生。家学渊源,学有所长。曾任民国35年《崇德县志》编修委,其时有吕在廷,杨圭章,丰子恺等十九人,共编县志。因时局剧变,志未修成,仅留部分志稿存档。这是中沙渚塘上的扶驾桥小镇 ——
http://s8/mw690/0045V8tLzy7jowGWkZh77&690
(中沙渚塘上的扶驾桥)
(中沙渚塘上的扶驾桥)
陈簾舫(1909——1959),一生笃学,本份质朴。早年在上海钱庄做事,后归乡办学,在自家设私塾,教育乡里人才。县志内有陈簾舫贤伯父的诗作一首,新版《崇福镇志》有收录。今特收录于此,以志存念——
归语溪有感
中年哀乐最难支,那禁霜华点鬓丝。
为客浑忘行路远,得归翻恨到家迟。
乡山何处堪携酒,风雨相逢有赠诗。
太息田园寥落后,即今还是乱离时。
这是扶驾桥的陈家祖居所在地,房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翻建的——
语溪,是南沙渚塘的古名,在扶驾桥的中沙渚塘之南。这是语溪上的肇昌桥,也是我的出生之地——
莘莘学子,乡里贤才,录以存念,不忘故人。
前一篇:可爱吃相
后一篇:同学杭州会(相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