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有感 多湖小学 杨韩波
(2017-11-03 11:54: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本书对于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那就是作者特别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作者本人的教育信条,也是作者对走出中国教育困境的回答。我也非常赞同这本书的作者顾明远提倡的四个理念。
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学生不是一潭静止的水,他们的内心有时平静、有时激动。教师对学生要察颜观色,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如果你问毕业生成才以后还记得教师怎么教育你的,回答的往往不是你教给他什么知识,怎么上课,而是某一个细节,或是在他遇到困难时你帮助了他,或是在他犯错误时你怎么教育他。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消除“职业倦怠”教师要善学乐。现在常常听到教师讲到“职业倦怠”这个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根本的在于学习、学习、再学习。首先要提高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有了高度的认识和热情,就会不断去钻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教师。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要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甚至与教师职业无关的知识。教数学、理科的老师不妨学点文学艺术;教文科的老师不妨读点科普作品,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第四句话是“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顾老认为,学生成长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靠学生自己的活动。包括他们学习知识,让他们在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格得到锻炼,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诚信都能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