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如约来到了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QQ群里,参加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107次网络教研活动。
今天,我们要观课的内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麻雀》。《麻雀》一课的阅读教学指向写作,重在“怎么写”。今晚,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薛法根老师是怎么做到真正的“教语文”的,请大家在欣赏课的同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打在QQ群里。下面掌声有请张海萍老师给我们播课!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19:51:04

张海萍 2020/12/8 19:57:04
写我看到的一件事
大桥 舒雨 2020/12/8 19:58:10
指导朗读句子很细致、扎实
张海萍 2020/12/8 19:58:17
先理出人物,再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异龙罗色湾小学韩菊梅 2020/12/8 19:59:07
指导学生朗读好长句子。
张海萍 2020/12/8 19:59:37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0:01:36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首先理清人物关系,写了哪几个人物
张海萍 2020/12/8 20:04:36
以播音的方式让学生说清故事的内容,高明


张海萍 2020/12/8 20:06:30
薛法根老师的教法与高子阳老师的教法完全不同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0:06:47
简单明了的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
张海萍 2020/12/8 20:10:22
如何把这件事写清楚,问题直接指向表达
张海萍 2020/12/8 20:11:20
要写好故事,要一个一个的写
张海萍 2020/12/8 20:12:25
把每一个人物做的事情写清楚
张海萍 2020/12/8 20:12:44
把关键的事写清楚
张海萍 2020/12/8 20:14:19
“划出写猎狗的句子,作者把怎么咬,怎么吠写清楚?”用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强化写清楚的方法
张海萍 2020/12/8 20:17:03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把“咬”写清楚
张海萍 2020/12/8 20:18:53
写作者想到的
张海萍 2020/12/8 20:20:46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交流平台进行教学:写看到的、想到的
大桥 舒雨 2020/12/8 20:21:29
写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0:22:45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把“咬”写清楚
张海萍 2020/12/8 20:25:45
老麻雀可能会怎样说?不会说,就写声音
新城小学李艳林 2020/12/8 20:27:09
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写,把人物做的事情写清楚。一个一个的研究。
东风小学杨黎 2020/12/8 20:28:06
细致分析心理描写
大桥小学张芳芳 2020/12/8 20:28:48
课文的大概内容我觉得一直教不会学生归纳,但是这里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归纳方法
东风小学杨黎 2020/12/8 20:29:30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
新城小学李艳林 2020/12/8 20:29:54
小麻雀的掉,猎狗的咬,老麻雀的救。
张海萍 2020/12/8 20:31:59
薛老师说“看一件事”意在引导学生迁移如何写清楚一件事
张海萍 2020/12/8 20:33:23
老鹰冲入鸡群;母鸡保护小鸡;老鹰落荒而逃
张海萍 2020/12/8 20:34:10
母鸡怎样斗老鹰,学生抓住动作写清楚,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张海萍 2020/12/8 20:34:39
用上“扎煞”“尖叫”等词语,用上一连串的动作
张海萍 2020/12/8 20:35:11
这样的迁移学生容易完成,因为两件事有相似之处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0:37:05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按顺序逐个写,写看到的(动作,神态,声音),写想到的
大桥 舒雨 2020/12/8 20:37:34
把精彩的部分写具体,写母鸡怎样勇斗老鹰的,要抓住母鸡的动作、神态、声音
王玲 2020/12/8 20:37:42

东风 佘燕娟 2020/12/8 20:39:06

主持人:薛法根老师的这堂课重拾”简单”,返朴归“实”,整节课,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生学的就是什么,最后练的就是什么,教学的“点”很集中。
下面有请宋丽娟老师给我们做专业引领。
张海萍 2020/12/8 21:06:36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张海萍 2020/12/8 21:08:32
按顺序逐个写,写看到的,写想到的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09:10
理清人物关系的板书设计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10:02
巧设新闻播报的方式
张海萍 2020/12/8 21:10:45
教学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巧设支架,板书支架,理清人物关系;支架二,巧设新闻播报,说清故事内容;支架三,视频支架,降低写作难度
张海萍 2020/12/8 21:12:19
有利于学生语言生长的课


张海萍 2020/12/8 21:12:58
词语的认读设计与后面的说和写是一体的,不是为了读而读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13:00
@张海萍
善于总结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1:15:33
宋老师听得很认真,交流得很到位,还指出了课堂中的不足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16:07
我也在想,听到的要不要指出来呢?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1:16:09
有亮点也有不足
东风 佘燕娟 2020/12/8 21:16:28
如何写想到的?如果方法再下位一些就更好了。好期待!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宋丽娟老师精彩的专业引领。精彩的课堂总是让人意犹未尽,在线的老师们,有谁愿意上台交流、分享一下你的看课感受吗?愿意的请给一个“1”。看来,老师们还是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课感受。那就待会儿把你们的看课感受发到群里共享吧。接下来让我们欢迎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张海萍老师给我们做专业指导。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19:55
蒋军晶老师上的也不一样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1:20:2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1:22:10
单元统整,指向表达,研究写法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22:20
单元统整,指向表达,研究写法
东风小学 杨云 2020/12/8 21:23:04
读写结合,在迁移中提升写作素养
工作坊坊员王婷婷 2020/12/8 21:23:48
读写联动
工作坊坊员王婷婷 2020/12/8 21:25:39
不完美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2/8 21:25:47
张老师辛苦了,大家辛苦了
主持人: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张老师,老师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然而我们为语文教学学习的脚步永不停驻。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大家辛苦了,祝各位晚安!
张海萍 2020/12/8 21:42:50
听了薛法根老师的《麻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元统整,指向表达,研究写法;读写结合,在迁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同样上《麻雀》,高子阳老师上的抓住一个“巧”字来上,蒋军晶老师上的是让学生先写,再与课文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而薛法根老师上的则是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教学生如何写清楚事情。无论如何上,只要依据学情,学生学有所获,就是一节好课。
二、单元统整,指向表达,研究写法
薛老师在设计时关注了单元习作,在教学中教如何写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为后面的单元服务。“下位”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时,联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在设计词语的检查时,薛老师联系了后面的说与写,词语的理解为后面的练笔服务,把各个环节统整起来。学生在理清了人物关系,说清了事件后,所提问题直接指向表达:“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作者是如何写的。”让学生清楚明白这节课就是学习写作方法,指向清晰而明确。
三、读写结合,在迁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薛法根老师曾经说,没有写作和阅读课和没有阅读的写作课一样,是不完整的。在本课中,薛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小练笔,迁移写清楚事情的方法。设置的内容与课文内容相似度较高,学生易于迁移和实践,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能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张海萍 2020/12/8 21:44:52
老师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别忘了,写上一段话![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7——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可以怎样教?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7——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可以怎样教?]()
东风宋丽娟 2020/12/8 22:04:02
巧用文本教表达,一字一句助成长
——宋丽娟看薛法根《麻雀》感受
寒冷的夜,火热的心,网络教研在张海萍老师的引领下,锲而不舍地开展着。教学技艺精湛的薛发根老师,我们都很熟悉;屠格涅夫的《麻雀》这篇课文,我们也很熟悉。习作单元的课文怎么教?在张老师的引领下,石屏县多次组织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也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必须指向表达,为单元习作服务!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节课上,薛发根是怎样借助文本《麻雀》,指向表达“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呢?
一、目标定位精准化,巧搭支架练表达。这节课,薛老师的目标定位就是以《麻雀》这篇课文为例子,教会学生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通过细细研究描写猎狗的部分、老麻雀救小麻雀的部分,总结出三个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1.按顺序逐个写;2.写看到的;3.写想到的。整节课“读—写—评”三位一体,实现了“一课一练”“一课一得”。那这个精准的目标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呢?那都得益于薛老师巧妙的支架设计。支架一:理清人物关系的板书设计,帮学生轻松把握整件事情;支架二:创设“城市新闻播报”的方式,激起学生把一件事讲清楚的兴趣;支架三:填空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看到的“动作、神态”;支架四:看视频《母鸡勇斗老鹰》,提供当堂写作和课后练习的素材。就这样,一步一个支架,助力孩子实现了语言的实践。
二、一词一句教方法,扎扎实实助成长。薛老师的这节课,不像阳春白雪一般,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而是可
以生长在任何一间教室里的课,是可观可学可模仿的、有利于学生语言生长的一堂课。从开课时,解读课题“麻雀”的“雀”,“小”字加“隹”字,就是小的短尾巴鸟,就让麻雀的“弱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是词语“挓挲、掩护、拯救、搏斗、嗅”等的朗读和理解,也是为后面的说和写服务,实现了读写的统整。其次,在“城市新闻”播报完毕,薛老师引导学生:“今后我们看到一件事,要像城市播报员一样,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懂得“习作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最后,薛老师在评讲学生小练笔时,这样说“哪个词用得好,你就偷偷把它用进去”,这不正是我们平时教孩子们积累词句的方法吗?一词一句,或讲或引,都是教给孩子全面提升表达能力的方法。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高明的老师,也有一些不足。这节课,薛老师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幻灯片上把“飞下来”打成了“扑下来”;板书上人为的把“声音”归类在了“看到的”中;把故事中的事物都说成了“人物”。不过,小错误的出现,这节课才显得更真实,课就是“课”,而不是“表演”,起到了 “鸟鸣山更幽”的奇妙效果。
宝秀 刘张云 2020/12/8 22:25:34
今晚观看了薛法根老师的《麻雀》,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一、注重词语的积累
开课前,薛老师先带领学生书写“雀”,然后初识作者,最有意思的是识记词语时借用五官去理解,很形象、有趣!
二、由词到句、段,循序渐进
在认识完生字、新词后,进行重点句子的朗读,利用节奏线进行恰当的停顿,指名读、齐读搭配进行,对“庞大”一类词进行重读,理解了“安然”的意思,此时如果再让学生读一次的话,估计感情会很到位哦!
三、抓住关键人物,归纳主要内容
薛老师先让学生找出主要人物,填动词梳理关系图,总结出全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归纳主要内容的难度。然后巧用播音员的角色,进一步巩固主要内容,让人不会觉得很枯燥。
四、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这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探讨文章主题的欲望,进而引出“爱的力量”。为了更好理解,薛老师拓展了原文中屠格涅夫的话。
五、写法探讨,迁移运用
1.薛老师先教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写:先让学生勾画描写猎狗的句子,完成“学习单”,校对答案,重点理解怎么“咬”的过程,抓住狗的动作来写,把“咬”这个字写清楚。接着又写“退”的过程,看见的和想到的,薛老师用文本教习作方法,让学生容易仿写。
2.抓住老麻雀的段落进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补全动作,由“尖叫”引出声音,让学生想象这只老麻雀想说什么?“像一块石头似的飞下来”体会快、勇气。
3.通过对比,找到“想到的”
4.观看母鸡勇斗老鹰的视频,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先从事情:老鹰冲入鸡群;母鸡勇斗老鹰;老鹰落荒而逃。抓住精彩部分“母鸡勇斗老鹰”来写,薛老师给出了提示,降低了写作难度。
总之,薛老师的课通过文本教授写作妙招,既用好了文本,又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可操作性很强!
龙朋王鑫瞳 2020/12/8 22:31:38
今晚有幸观看了薛老师的《麻雀》一课。薛老师的《麻雀》这一课从指导“雀”这个字的字源即“小的佳”开始,检查学生的字词句的朗读情况,接下来,从人物及关系入手,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又通过看图说故事内容和做城市新闻播报员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清晰的把握。接下来呈现了课文的重点语句,帮助孩子们理解“这种强大的力量”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很到位。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薛老师通过让学生体会“强大的力量”这个关键短语,理解文章的主题:爱的力量,爱的勇气。最后,通过探究屠格涅夫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分析猎狗和老麻雀两个形象,体会出按顺序逐个写和关键事要写清楚这两个写作要点,教给孩子们不仅要把看到的写清楚,还要把想到的写清楚,接着又通过看视 频,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动笔写一写,并进行了展示。这节课既让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掌握了把事情写清楚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王玲 2020/12/8 22:32:06
今晚,聆听薛法根老师的《麻雀》,薛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对课堂的设计,带给我的不仅是耳目一新,更是自己对习作单元精读课文解读的思考。一直都知道教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更要清楚课文是怎么讲的。但具体要怎样去引导学生去寻找文本背后藏着的秘妙,实在是一大难题。薛老师这堂课主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他对课文的解读,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评议及课后练习都指向了这一训练重点。
薛老师是这样做的:首先进行生字词教学,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然后是抓住文中出现的人物,运用串连人物和播导城市新闻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自然的过渡升华了母爱这一情感。课过半巡,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关注如何把事情写清楚(按顺序逐个写),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抓住动词写“咬”这一细节,先把看到的写清楚,再把作者想到的也写清楚,接着又去寻找把“救”写清楚的秘妙,明白作者都是先写看到的(通过动作、神态、声音),再写自己想到的。
之后是学以致用,观看一段母鸡斗老鹰的视频后,让学生把母鸡“斗”的过程写清楚。点评了三个学生写的片段后,让学生自我修改,老师再展示自己写的片段。接着,老师结合板书小结课文讲了什么,着重强调课文是教我们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布置学生课后练习:老鹰怎样落荒而逃。
薛老师的课总是这样朴实灵动,真实简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去倾听,日积月累总会有所进步的。
大桥 舒雨 2020/12/8 22:36:01
今晚观看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麻雀》一课,对怎么教学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有了一些思路。
《麻雀》一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全文虽然不足400字,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十分清楚,且叙述生动,读起来扣人心弦。
1.薛法根老师指导朗读很细致,很扎实。一句话反反复复指导,反反复复朗读,不只是落实朗读目标,还为学生后续体会“老麻雀的无畏”扎牢了基础。
2.解决“写了一件什么事”也是一步一步踩实,抓住“六要素”,循序渐进,不断训练学生“说明白”。用播音的形式强化学生依据起因、经过、结果明白叙事的技能。
3.怎样写清楚?薛法根老师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抓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4.迁移训练,要想“写清楚”,一是时间、地点、人物几个要素要交代清楚;二是要基于起因、经过、结果,按一定的顺序写;三是关注细节,抓住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表现,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三个方面写来。整节课上,薛法根老师就是这样引导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训练技能。
哨冲小学 张巧 2020/12/8 23:15:08
今晚刚观看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麻雀》,对习作单元课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薛老师的教学紧扣单元要素:把事情写清楚来教学。
怎么把事情写清楚?一要按顺序逐个写;二要写看到的;三要写想到的。
薛老师在上课时先利用板书,把《麻雀》中的主要人物理清楚,然后又说讲了哪些事情,教学生按顺序逐个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接着利用填空的方式,既理解了课文,又指导了朗读,还教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可谓一举三得。最后薛老师用视频《老母鸡勇斗老鹰》,让学生观看并写作,进行学习的迁移,学生当堂学,当堂练,效果也很显著。
习作单元的课文一定要直指表达,同时,要多下位教方法,这还值得我今后不断学习和研究。
东风 佘燕娟 2020/12/8 23:32:16
薛法根老师的课就是扎实、高效。今晚《麻雀》一课的教学,一个小时囊括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点扎根非常深。听完课后感慨颇深。一、教学板块集中,教学思路清晰。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分为如下板块:词句教学、故事梳理、教学方法的探求、当堂训练。各板块之间相互衔接得非常紧密,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呈现完整性。二、方法下位,具体可感。薛老师在教给学生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时候,他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填空等方式,让学生知道了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三个法宝:一是按序逐个写,二是写看到的,包括动作、神态、声音;三是写想到的。学生从具体可感的语言中提取出写作的锦囊妙计,易于他们理解,便于他们在习作中灵活运用。三、巧设支架,助力教学。薛老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出写作法宝之后,就出示了“母鸡斗老鹰”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法宝,把母鸡勇斗老鹰的过程写清楚。学生们抓住了母鸡的动作、神态、声音,有的同学还抓住了自己想到的,把母鸡勇斗老鹰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薛老师的课就是那么接地气,让我们一线教师看得见、摸得着。非常欣赏薛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及他的教学模式。
龙武小学普燕 2020/12/9 6:45:41
听了薛老师教学《麻雀》一课,他的朗读指导很细致,很扎实,一句话反反复复指导,反反复复朗读,不只是落实了朗读目标,还为学生后续体会老麻雀护小麻雀,老麻雀和猎狗间的感情斗争打下了基础。
薛老师在解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抓住了“六要素”,循序渐进,不断去训练学生说明白、说清楚、说完整,真正把学生的表达训练落实到位。
拓展环节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强化学生依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叙事的技能。也给了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抓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事情的发展时有例子可依照。
薛法根老师的课,课堂教学的指向性很明确,老师教什么,学生就想什么,学什么,最后也是练什么,感觉这就是真正的“教语文”,而不是“上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