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2020-11-11 11:26:05)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分类: 工作动态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主持人: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又如约来到了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QQ群里,参加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105次网络教研活动。今天,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却曾经产生了-些困惑。1、怎样调动学生学习 文言文 的兴趣2、 文言文 课堂教学如何入情入境,3、 文言文 有些拗口,怎样让学生背得快,4、学生虽然会背了,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内容,写法及情感并未没有理解。5、如何处理 文言文 的“死记硬背”与新教改的矛盾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这类课文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特级教师江志伟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这堂课,江用精彩的课例我们诠释如何教古文。请大家在欣赏课例的同时,不要忘了在公屏上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下面,有请张海萍老师播课!

 

张海萍  2020/11/10 20:08:00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东风宋丽娟 2020/11/10 20:09:45
随文识字、理解

新城小学李艳林 2020/11/10 20:09:55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工作坊坊员王婷婷 2020/11/10 20:12:57
有气势

异龙罗色湾小学韩菊梅 2020/11/10 20:12:58
要理解,先得熟读

张海萍  2020/11/10 20:13:01
学生读得太好了

异龙罗色湾小学韩菊梅 2020/11/10 20:13:19
读得太有气势了

工作坊坊员张洁梅 2020/11/10 20:13:25
读得真好!

东风小学杨黎 2020/11/10 20:13:35
真会朗读

东风佘燕娟 2020/11/10 20:14:51
搭支架让学生容易记忆

张海萍  2020/11/10 20:14:56
让学生发现写法,以帮助记忆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16:36
因为……所以……”句式理解内容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16:48
举一反三

东风宋丽娟 2020/11/10 20:17:17
创造性使用文本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张海萍  2020/11/10 20:18:36
用四组关联词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第一自然段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张海萍  2020/11/10 20:19:25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20:31
重在朗读指导

宝秀   刘张云 2020/11/10 20:23:19
文言文的教学重在在读中悟

龙武小学普燕 2020/11/10 20:23:29
朗读指导的目的指向理解文本。

张海萍  2020/11/10 20:24:37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东风佘燕娟 2020/11/10 20:24:39

背出层次感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24:56

熟读成诵

东风小学杨黎 2020/11/10 20:24:56

背的时候背出层次感来

宝秀刘张云 2020/11/10 20:25:45

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东风佘燕娟 2020/11/10 20:26:08

借助注释,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东风宋丽娟 2020/11/10 20:32:18

引导学生从疑惑的地方读懂古文。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32:56

找出关键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工作坊坊员张洁梅 2020/11/10 20:35:45

理解词语,疏通古文大意

张海萍  2020/11/10 20:35:58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宝秀刘张云 2020/11/10 20:36:39
抓住描写的景物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张海萍  2020/11/10 20:38:03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宝秀刘张云 2020/11/10 20:39:22
挑选这七个事物是很有深意的

张海萍  2020/11/10 20:41:35
学生真读,真学,真思考

工作坊坊员张洁梅 2020/11/10 20:42:30
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张海萍  2020/11/10 20:43:58
运用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44:54
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王玲 2020/11/10 20:45:43
真正感受到课文,特别是古文不是老师教懂的,而是学生的巧妙牵引下读懂的。

张海萍  2020/11/10 20:46:19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张海萍  2020/11/10 20:46:59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东风宋丽娟 2020/11/10 20:47:21
很自然地呈现中国的一代代伟人

张海萍  2020/11/10 20:47:37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105)——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工作坊坊员张洁梅 2020/11/10 20:47:56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0:48:03

教课文,更教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异龙罗色湾小学韩菊梅 2020/11/10 20:48:11

好有气势的一节课

王玲 2020/11/10 20:48:42

觉得自己听着也很受感动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云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的坊主、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张海萍老师为我们做专业引领。大家掌声欢迎。

文言文,可以怎样教?
  我们在教文言文时,一般都是引入,让学生读通读顺,然后借助注释了解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表达的主旨或是情感。江老师说怎样教的呢?
  一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文本表达的秘密:层层递进的表达方法,”“”“顺序是不能交换的。在读中理解: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读一读,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在小声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在读中升华情感: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中华之美,中华之壮。
  二是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达到教学目标。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背诵为任务驱动,发现文本的规律,进而发现内在的逻辑,分别用因为……所以……”“只要…………”“只有…………”“如果…………”四组关联词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本,这样的教学,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顿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其中的发现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借助注释大致了解了内容后,老师有用问题驱动,撬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所选事物与题目的关系,同时理解了作者文字背后涌动的情感。
  三是巧用资料帮助学生升华情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江老师适时地插入了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资料,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起了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情感。
  纵观江老师的课,教得巧,教得好,教得妙。功夫却是在文本的解读!我们不妨也可以借鉴江老师的方法,克服以前 文言文 的古板方法,将朗读、理解、背诵、情感融为一体,别开生面教 文言文 ,用这样的视角去解读后面的 文言文 《古人谈读书》,也上出不一样的 文言文 课。

 

工作坊坊员李海蓝 2020/11/10 21:00:43
以读代讲,任务驱动,巧用资料

张海萍  2020/11/10 21:06:29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主持人:感谢张老师的专业指导,张老师每次的指导,总是能成为我们网络教研的点睛之笔,真是受益匪浅。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张老师。

老师们,精彩的课堂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也让人收获满满。请问,在线的老师们,有谁愿意上台交流、分享一下你的看课感受吗?愿意的请给一个“1”。看来,老师们还是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课感受。那就待会儿把你们的看课感受发到群里共享吧。

东风佘燕娟 2020/11/10 22:04:30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写得洋洋洒洒。江志伟老师的《少年中国说》也上得洋洋洒洒。整节课气场十足,颇具古文的韵味。一、以读代讲。张老师的朗读教学很有层次性。他先让学生读带生字的词语,读全文;再借助关联词朗读、理解、背诵第一自然段;接着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第二自然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最后读出少年中国的“美”和“壮”。江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二、巧搭支架。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江老师把背诵列入了教学的重点。怎样让学生快速、便捷地记忆?江老师巧妙地搭建了教学支架。他先把句子重新排列,让学生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再出示第一组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学生发现这组句子的关系,以此类推,学生就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层次感,也就轻而易举的记住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三、巧用资料。江老师在教学中出示了两组资料。一组是当时的“时局图”。时局图的出示,激发了每个有中国心的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中国少年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第二组出示一代伟人的图片及今天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发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怎样教古文?能像江老师一样洋洋洒洒地教,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龙朋王鑫瞳 2020/11/10 22:30:36

    今晚非常有幸聆听了江老师的这篇古文——《少年中国说》。古文教学,我们总是有很多困惑,老师讲得多,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等等。而江老师这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重在朗读训练,重在读背积累。在教授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发现写法,其实也是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关联词来创造文本,学生先说了(因为,所以),其他学生举一反三说出了(只有,才     只要,就     如果,就)等不同的关联词,这样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了文本,这招实在是妙。在教学生记忆时,还通过一个错误的背诵顺序提醒学生要注意智、富、强(顺序)。更妙的是资料的选用,江老师通过几张照片的对比,让孩子感受到中国的强大是靠一代代的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牺牲换来的,也让学生更明白了中国的责任在少年,激起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江老师不仅是在教课文,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就这样,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学生们书会背了,内容理解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像江老师这样上古文,我相信没有学生会不喜欢上。原来古文也可以这样上,真是受教了!

大桥 舒雨 2020/11/10 22:31:27

  今晚听了江志伟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这节课中江老师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绝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江老师引导学生按照读、细读、再读、品味几个方面熟悉了课文,最后总结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课文主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精神。江老师在课上还教会学生背诵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想想顺序,先有智慧,才能富有,才能强大;先独立,才能换来自由,才有进步。这个方法特别有效,孩子们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就会背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

王玲 2020/11/10 22:48:23

   今晚,聆听了江志伟老师的古文教学《少年中国说》,感觉课文,特别是古文,真的不是老师教懂的,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巧妙牵引下自己读懂的。

      江老师从一年的四季激情引入到人的少年,开课初抓住关键字“泻、潜、履”既理解了疑难之句,又指导了朗读,并随着学生自我理解的加深,学生的朗读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有气势。之后,同样是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藏着的秘密:用词的顺序(可否调换);少年与自然界中7种事物的关联。再巧用关联词和比喻就让学生破译了文本的写作秘妙。就在这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理解了古文的意思,背诵课文也是水到渠成。此外,资料图片(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稼先,袁隆平等)的适时引入,既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句子,可谓一箭双雕。

      这堂课确实是一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也是一堂别具匠心的古文教学课,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古文理解勿需一字一词一句的去咀嚼参透,披文入情定能情动辞发而勿需提醒某句话要用什么感情去读。


宝秀   刘张云 2020/11/10 23:06:52

      《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气势豪迈的文言文,虽是文言文,但学生在读中就能将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法宝。江老师先将生字的学习融入句子里,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课文的第一段只需要将理清“智、富、强”三者的先后顺序关系就不会混起来了,再抓住后面的关键词“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就能很快进行背诵了,江老师重点指导了胜于和雄于的不同,让学生很快掌握了这段的知识点。文章最难理解的是第二段,里面很很多词语的意思学生不容易掌握,课本上给的注释也很有限,学生在学这段前应该查阅资料将不懂的词语的意思完全弄懂才行,我们班的学生如果光看课本上的注释的话,是补全不了句子的意思的,当然江老师先让学生圈画描写的景物,这本身就是对内容的一个提炼,在此基础上再来说句子的意思就更清晰了。在背诵时加关联词语去理解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也是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的一个方法。江老师用图片对当时的背景进行了说明,激起了学生对梁启超这个时代的急先锋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为中国的落后燃起奋发图强的斗志;为了将情绪渲染得更热烈些,江老师又用伟人的成就将浓烈的自豪之情释放出来。最后江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画手抄报,如果此时让学生去朗读或背诵,我想学生的情感将会是很饱满的。文章还有最后一段"美哉...."这段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段的。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的路上有你们真好!

牛街 晏堃 2020/11/11 10:06:43

在本次网络教研中,江志伟老师作了大胆的尝试,挑战文言教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统编教科书作了准确的定位。第一,朗读背诵。第二,阅读理解。江老师的这节课,准确而鲜明地体现了对这两个目标的落实。

课堂上的“读”不仅贯穿始终,而且形式多样:“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理解难点,分句读、男女生对读”--“理解后再读”--“代入关联词读”--“体会理解读”--“了解背景后读”--“配乐感情诵读”……

    这些读,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还是层层递进的。在朗读中,孩子们理解了意思;在朗读中,孩子们感悟了真情;在朗读中,孩子们体会了文化。最后,自然成诵,多好!


张昳 2020/11/11 10:45:07

    古文之难,难在它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远,时代背景不同,难在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在理解和朗读上是一大难点。今晚江老师的古文教学就把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融为了一体,把这一重难点巧妙地突破了。

一、读之巧

      江老师在第一自然段的讲解时,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的读和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理解和背诵的目标。江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发现写法,其实也是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关联词来创造文本,学生先说了因为……所以,其他学生举一反三说出了只有……才 ,只要……就 , 如果……就等不同的关联词,这样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文本。在教学生记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智、富、强这样的顺序来背。江老师不但教会了学生文本的内容,更教会了学生文本背后的知识。

二、理解之巧

      江老师在完成整篇文章的教授后,恰如其分地补充了当时的背景资料,音乐的渲染,教师深情的表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的境况。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爱国的情感。接着江老师引入照片,让孩子感受到中国的强大是靠一代代的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牺牲换来的,让学生更明白了中国的责任为什么在少年。江老师不仅是在教课文,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最后江老师联系我们70周年国庆的实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再次的升华。

      看着江老师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真心为他解读文本的能力称赞,其实任何文体的课文,只要像江老师那样认真解读,就能找到文本的密妙,实现单元语文要素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