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2018-10-31 14:43:48)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分类: 工作动态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主持人: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西游记》是大家都熟悉的经典,怎样阅读经典?江苏的赵源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经典的阅读方法。今晚,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赵源林老师的导读课。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把所思、所想、所感打在 QQ群里的公屏上与老师们共享,下面请张老师播放课例。

张海萍 (363481142) 20:15:44

开课进入正题很快

宝秀   刘张云(1255857341) 20:15:57

通过读白骨精的美貌的诗词来引入今天的导读课。

张海萍 (363481142) 20:16:15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晏堃(154803518) 20:16:52

龙武小学董萍(374737418) 20:17:36

六年级吗?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17:45

@龙武小学董萍 是的

宝秀   刘张云(1255857341) 20:18:00

这段外貌描写好难呀。

哨冲小学 张梦丽(2726486275) 20:18:16

诗词韵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

张海萍 (363481142) 20:18:19

这是一个貌美如花的村姑

龙武小学董萍(374737418) 20:19:15

孩子说的对 

哨冲    梁雅春(405720785) 20:19:22

引导学生解读的很到位

哨冲小学 张梦丽(2726486275) 20:20:12

写得越美,越能反衬出白骨精的恶

哨冲    梁雅春(405720785) 20:20:31

对比强烈

宝秀~正街~陈艳红(83418427) 20:20:36

外貌越美越能反衬出内心的恶毒

许红英(2353533267) 20:20:51

用美貌反衬出险恶

龙武小学董萍(374737418) 20:19:15

孩子说的对 

哨冲    梁雅春(405720785) 20:19:22

引导学生解读的很到位

哨冲小学 张梦丽(2726486275) 20:20:12

写得越美,越能反衬出白骨精的恶

哨冲    梁雅春(405720785) 20:20:31

对比强烈

宝秀~正街~陈艳红(83418427) 20:20:36

外貌越美越能反衬出内心的恶毒

许红英(2353533267) 20:20:51

用美貌反衬出险恶

异龙小学 阿维 20:22:58

能用潮流电影引导学生思维,既体现出老师的时代性又瞬间拉近与学生距离

东风小学  施春(652598634) 20:23:01

对比中发现人物美的不同

龙武小学董萍(374737418) 20:23:49

没有读过西游记的孩子会不会跟不上?

张海萍 (363481142) 20:23:57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晏堃(154803518) 20:24:09
不同人物眼中的村姑就是不一样
张海萍 (363481142) 20:24:36
你眼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
异龙小学 阿维 20:25:02
估计看过了,动画版的小孩小小年纪就看。每个暑假电视台是循环播放啊
哨冲小学 张梦丽(2726486275) 20:25:33
诗句中除了被描写人物的性格,还有去描写的人的性格!
张海萍 (363481142) 20:25:52
读懂了诗词,就读懂了人
宝秀   刘张云(1255857341) 20:25:58
对比中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人物内心世界!
东风小学  宋策伟(2050215650) 20:27:05
读原著的诗词,才能读懂人物的性格!
张海萍 (363481142) 20:27:18
“猜测”是导读课中的一大策略
异龙小学 阿维 20:27:22
这个课感觉不好上,每个人物都是那么丰富。开口太大,要怎么收尾呢?怀着好奇看下去
张海萍 (363481142) 20:27:34
也是常用的策略
宝秀   刘张云(1255857341) 20:27:43
在原著中寻找经典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27:44
这个环节很吊胃口
张海萍 (363481142) 20:29:29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宝秀   刘张云(1255857341) 20:31:41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激起了学生探究人物性格的欲望,所设计的人物:猪八戒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让学生有话可说!
张海萍 (363481142) 20:31:55
 厉害!
他腊小学李婷(2322442868) 20:34:12
层层推进,很是吸引人
龙武小学董萍(374737418) 20:36:42
对话朗读也顺进去了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37:06
透过文字分析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东风    佘燕娟(1983268417) 20:39:23
最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张海萍 (363481142) 20:39:35
看似后面的“大师兄和二师兄的矛盾”与前面没有关系,经赵老师一点拨,浑然一体了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41:17
八戒的坏是:坏坏的 
张海萍 (363481142) 20:41:20
两种“坏”不一样,猪八戒的“坏”是小坏
 晏堃(154803518) 20:42:25
而坏又有点好玩,有点可爱
东风小学    杜玲红(663137011) 20:43:05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44:01
老师研读书中的关联部分,再引导学生联系起来分析 
张海萍 (363481142) 20:45:37
赵老师对《西游记》是滚瓜烂熟了  
晏堃(154803518) 20:46:12
难读的先让班长和语文课代表读,务实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46:47
是的,太厉害了,教师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与课堂的灵动程度成正比呀
东风小学  宋策伟(2050215650) 20:47:25
人的变化其实就是人的成长。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47:27
不断引导思考
张海萍 (363481142) 20:48:00
引导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生长过程,厉害 
龙武小学董萍(374737418) 20:48:50
赵老师这节课大学教授的水平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49:32
真正的成长并非只经历一次磨难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50:09
捧起原著,走进《西游记》
东风  白梦云(13469253) 20:50:15
激起读名著的兴趣
东风小学    杜玲红(663137011) 20:50:38
《西游记》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很新的说法。走进《西游记》同名著一同成长起来。
东风小学    杜玲红(663137011) 20:51:27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63)——怎样上整本书的导读课?
张海萍 (363481142) 20:51:50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西游记》中识才、用才方面的,今天听后,受益匪浅
东风小学  杨云(745525093) 20:51:54
意犹未尽的课堂,还想听呀
东风小学    杜玲红(663137011) 20:51:56
阅读的快乐,人生的启迪
张海萍 (363481142) 20:52:51
有深度,有高度,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
主持人:
        赵老师以《西游记》中的几个情景,通过分析本著作的经典人物性格,并通过诗词、朗读对话、猜测等策略方法,让孩子们对原著中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引导大家领悟其实这部名著就是成长过程的经典之作,再联系学习与生活中的经历,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下面,请东风小学的宋丽娟老师做专业引领!
宋丽娟:
       今天,第一次听赵源林老师的课,第一次听整本书的导读课,收获颇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崔恋先生也指出:要根治学生读书少的顽疾,就要引导孩子读整本的书。通过读书,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植入民族基因。可我们怎样引导学生爱上整本书的阅读,赵老师的《西游记》导读为我们指引了明确的方向。赵老师的整本书的导读课是怎样上的呢?
       一、一叩三问,为什么要读原著
      在对比阅读完白骨精变成村姑的美貌和女儿国国王的美貌的诗词后,发现“美”的背后,藏着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赵老师一问:如果不读原著,会有这样的发现吗?接着,在引导发现白骨精变成村姑之美两段诗词,出自唐僧之眼与猪八戒之眼的不同,与看人的性格有关。赵老二问:如果你不去读原著,不去读诗词,会有这样有趣的发现吗?在猜测唐僧师徒中最受欢迎的人后,分析原因中品析“夺”与“拱”的妙用时,赵老师三问:如果你不读原著,你怎么会想到,还有比这更妙的字?在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矛盾中,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赵老师四问:如果你没有读原著,没有发现这么多矛盾,你会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新的认识吗?……这样反复叩问,目的就是要激起孩子捧起原著的欲望和对《西游记》这本书的爱。
       二、巧妙选点,激发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记得古希腊物理学家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赵老师导读课所选的支点,就是学生敢读整本书,爱上整本书,迫不及待想读整本书的导火索。从带读《西游记》中的诗词韵文这一难啃的骨头入手,获得有趣的发现;从猪八戒被评为“唐僧师徒中最受欢迎的人”这一出其不意点入手,在阵阵笑声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第27回《三打白骨精》的矛盾到第80回取经团队的和谐、团结的过程,在牵肠挂肚中有了期待。内容的选择可谓匠心独运!
学着像赵老师一样,用心引导孩子去读整本的书,读中华民族文化经典,让母语成为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永不改变!
主持人:
        感谢宋老师专业,而有层次的引领,下面请咱们专业、敬业、乐业的张海萍老师作指导,大家欢迎。
张海萍:
       这是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语文课,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师生不断对话中引导学生对《西游记》的诗词、人物、章节进行探索,并在对比中感悟人生成长的哲理。
      一般的导读课,是从题目或是情节入手,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预测中激起阅读的兴趣,然后赏析精彩片段,在赏析中深入了解整本中的人物,进而爱上整本书。但赵老师没有这样做,甚至连导读课中常用的“预测”都很少用。
      从课中可以看出赵老师预定的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从诗词入手,引导孩子阅读描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的诗词,进而引出描写女儿国国王的诗词,两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阅读时要关注诗词,诗词往往蕴含了人物的性格。
      2.从人物引出语言,在语言的对比中引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透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发现人物的性格。
     3.通过章节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真正的成长并非只经历一次磨难。
    围绕目标,整堂课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既有重要故事情节的赏析,又有重要人物的解剖,还有故事情节的对比。所有这些,都指向“阅读兴趣”。如诗词写得美,语言的话中有话,情节的发现,都恰到好处,几个部分衔接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看罢课,突然对好的导读课有了一种深深的敬畏,它不光导方法,更是在导人生!对导读课的设计者有了一种深深的敬佩,不循规蹈矩,敢于突破专家名师的模式,另辟蹊径,在特立独行中开辟属于自己的导读课,也不失为另一种语文人生。
主持人
       老师们!每次听名师的课,都有几个共同特点——明确的目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方法,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和自身对文本的熟悉。是的,这些特点要求和我们日常的教学是一致的,名著导读课,它需要的,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先阅读,再阅读。自信的,丰盈的教授下去,总有一天量变会发生质变!今晚网络研修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祝老师们晚安!
张昳(543710020) 2018/10/22 21:42:20
       赵老师的课堂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赵老师对《西游记》的解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可贵的是他能从孩子能接受的角度去剖析,一步步地带着学生以原著为路径走进大家熟知的故事和人物。让孩子们原有的认知有了改变,并激起了孩子们阅读原著的兴趣。听完赵老师的课不但学生们上了一课,我也上了深刻的一课。赵老师告诉我:1.你要对你所教学的内容相当熟悉,特别是上关于整本书的阅读课。只有教师能对所上内容深入浅出才能灵活地驾驭整堂课,才能让孩子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读书的魅力,也才会因此而愿意去走进原著,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2.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赵老师的思考决定了他整堂课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他带着孩子们要去的地方,也决定了孩子们会看到的风景。在赵老师的课中孩子们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表达,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了思维,才有了灵动而扎实的课堂。3.要做一个不断学习的老师。赵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天长日久的积累。如果不坚持学习,不坚持阅读,那像赵老师所呈现的课堂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想阅读是我们不断学习最有用的利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在种种的借口中找出一个坚持阅读,为了提升自己,更为了自己所执教的孩子们。
东风    佘燕娟(1983268417) 2018/10/22 21:59:02
       今天晚上,我们观看了赵源林老师上的《西游记》导读课。由于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中低段的教学,所以对高段的课文,感觉比较陌生,再加上自己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整节课听起来有点雾里看花。下面,就说说我的一点粗浅的看课感受。首先,赵源林老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高的,就像董萍老师说的一样,他看起来不像小学老师,更像大学的教授。他的普通话很清晰,声音很干净,听起来很舒服,耐人寻味。其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赵老师对文本内容,也就是《西游记》的原著非常的熟悉。他能抓住关联的部分来设计教学,教学点抓得很准。这项技能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其次,赵老师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去体会人物的性格。从人物的性格中,去体会人物的命运,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再次,在教学中,赵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的哲理——真正的成长不止经历一次磨难。赵老师的课,上得很有深度,很有厚度。以前看西游记,更多的就是关注故事情节。以后看西游记,我们要注意关注人物的语言,从人物语言中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听着名师的课,真正感觉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学习永远在路上。
龙朋王鑫瞳(490675115) 2018/10/22 22:00:34
        小学阶段,交给孩子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对孩子一生意义重大。但孩子缺乏方法,阅读技巧,读整本书的能力不足。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次听名师的课,都是一次成长。赵老师通过让学生读白骨精美貌的诗词来引入今天的导读课,开门见山,迅速进入主题。接着通过对比女儿国的美与白骨精变成的村姑之美有什么不同,对比中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人物内心世界,也就是引导学生读原著的诗词,才能读懂人物的性格。一个环节扣紧一个环节地激起了学生探究人物性格的欲望,激起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今天听了赵老师的课,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今后自己也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才能无愧教师这个称呼。
张海萍 (363481142) 2018/10/22 22:09:34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设计环节:
     一、听故事,猜海怪
    二、揭示题目
   三、看目录,找航海路线
   四、精彩片段试读,感受神奇
   五、介绍作者
张海萍 (363481142) 2018/10/22 22:12:27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样的导读课,都要依据经典名著的内容,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但目标就是让学生上了以后想“立即、马上”找这本书来看。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是导读课最终目标。
张海萍 (363481142) 2018/10/22 22:14:21
        在该课中,通过诗词发现人物性格,细读语言发现人物间的矛盾、在章节对比中发现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应该是阅读的方法。
宝秀   刘张云(1255857341) 2018/10/22 22:29:17
       看罢赵老师的《西游记》的教学,我觉得这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1.赵老师对《西游记》非常的娴熟,而且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如果教师对名著了解得不十分透彻的话,就不可能做到如此有见地,而且正确地引导学生。2.本班的学生对《西游记》这本名著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其中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学生能够说出一二。3.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三打白骨精》中对白骨精精彩的外貌描写和现代文中对白骨精美貌的对比,引领学生去感受古代文言文的美,并且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有了此铺垫后,在后面老师还让学生对白骨精的美和女儿国国王的美又进行了一次对比,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时候眼见的未必是真的。教会了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接着通过人物的矛盾,进而推进情节的发展,不但故事在不断地进行,而且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在此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去大胆猜测,成长的环节应该放在文章的第几回?让学生在猜测中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老师进而引导:成长的环节放在了文章的后面,再让学生去猜测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最后?最后师生得出结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历不断的磨难,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4.教师通过这堂导读课,让学生弄懂了这本书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人物,去读懂名著中的精华。为学生后面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如果学生按此方法去读,定能从中有所收获。5.赵老师的语言很朴实,贴近学生,给人以亲切感。总之做一名老师难,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更难,但如果我们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又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哨冲   秦宇轩(719559524) 2018/10/22 22:41:31
        今晚看了赵源林老师的导读课《西游记》,有一些粗疏的体会,就像薛发根老师评价一样。语文的奥妙就是教与学之间微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处理?如何掌握?看了赵老师的课后有如下两点体会:
       1、巧妙的引导,巧妙的板书。赵老师一开始就开门见山,问读过西游记吗?那些难读?你怎样读?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诗词。
       2、巧举例子,激趣引申。赵老师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西游记故事《三打白骨精》,带领学生学习诗词是怎样描写白骨精的外貌。现代汉语又是怎样描写,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蕴藉深厚的诗词文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一步步引入,带领学生读文本,理解西游记中白骨精变化的人物的性格。这样的课程引导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好的开头是就成功了一半。这样的导读课的引导值得学习。尤其在五六年纪的名著导读课设计中。
王玲(652019554) 2018/10/23 6:22:12
       今晚,观看了赵源林老师上的《西游记》导读课。这堂课老师选取的导读点非常巧妙,耐人寻味,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又帮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既教给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也启迪了学生的成长:真正的成长不止经历一次磨难。开课时,赵老师先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去体会人物的性格。再从人物的性格中,去体会人物的命运,品味人物的语言。潜移默化中明确人生哲理。听着名师的课,在享受与惊叹之余深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在该课中,通过诗词发现人物性格,细读语言发现人物间的矛盾、在章节对比中发现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应该是阅读的方法”这是张老师对这堂课的总结。我想:这种阅读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实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