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在交流中碰撞
智慧在碰撞中闪光
——三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绿春县大兴小学举行
2014年12月3—5日,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绿春县大兴小学举行,来自三县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以及绿春县小学语文老师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同课异构教学为:绿春县小语工作室成员张洁梅老师和石屏县小语工作室成员杨云老师同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绿春县小语工作室成员杨艳萍老师和建水县小语工作室成员朱宁老师同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解读了文本,演绎了文本,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展示了各自工作室在近一年来在研究领域内的成果和做法。
张洁梅和杨艳萍老师能依据学情,顺学而导,轻轻松松地带领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升华情感,并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杨云老师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在三个语言文字训练环节中渗透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给了学生叙事类文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朱宁老师巧用预习生成单,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质疑,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其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落雪无痕的巧妙引导,值得与会每一位老师学习和借鉴。
活动后的交流别具一格,改变了以往专家评课一言谈的形式,由参会教师自由谈自己看课的感受和体会。三县小语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发言积极,各抒己见,既肯定了四位上课老师的优点,又巧妙地指出了不足。特别是绿春县小语工作室老师的发言,很有见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佩服,令人赞叹。在交流中,老师们学习到了建水小语工作室“预习生成单”研究、实践和作用,了解到了石屏小语工作室关于确定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研究中理解课文内容与“本体性”教学内容“度”的把握的体会和困惑。
5日上午,三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相聚一起,就名师工作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交流,相互学习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组织、沟通和管理方法。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活动在绿春人民彝族年的欢笑声中落下帷幕,但此次三县小语名师工作室的研讨交流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必将引发老师们更深入的思考,进而推动三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三县工作室主持人和建水县教研室教研员胡晓芳老师合影

我县主持人和上课教师与绿春县教研室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劲峰老师合影


建水、石屏工作室主持人和上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