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聊阅读

(2023-02-22 02:49:08)
分类: 论文课题

    聊聊阅读

                               ----遇见阅读 遇见美好

岳阿芳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三倍量”的说法:任何一个学科,学生想要学好它,脑子中必须有三倍于教科书的知识。这个三倍的知识来自于有关这个学科的阅读。

而语文中考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做题不是第一位的,阅读积累才是第一位的;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非读书无以培养;专注课本,回归文本阅读;语文老师讲不在多,引导学生会读书才是王道。文本阅读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呢?一、训练有效阅读的速度;二,提高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但是老师和家长的困惑来了,孩子们不爱读书,不读书,读不出啥怎么办?时间那么紧,没时间读书?说到这儿,我想得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爱读书吗?当我们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并要求孩子们读书时,我们是否在用自己的行为证明我们说的不是假话?学生能从我们身上看到和感受到什么?我们在什么时间读书?

所以,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种子”。

读书的目的应该主要定位于充实和完善自己,它不能过于功利,也就是不能为了给其他人看而读书。但就教师的工作性质来看,教师的行为却常常被学生“看到”。在这里,教师读书被学生观察到,由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就是成了影响学生改变学生行为的环境。一个学校读书的生态、环境太重要了。学生阅读的源头在教师。

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创设读书情景的:

1.午读:师生共读,老师台上读,学生台下读。

2.你想让学生读什么书,你就读什么书。让学生看到。

3.时不时创造让学生给你拿书的机会。

4.把书放在包里,瞅准时机有意无意拿出来,让学生看到。让自己成为焦点,让书成为焦点。

5.利用一切时间找机会先给学生“分享”,没有分享欲望的老师是没有把书“读透”的老师。然后慢慢把阅读好的学生带起来给大家分享。

6.上好我们的语文课,便是最好的阅读。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体验式”多文本阅读。

什么是多文本阅读呢?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举三反一)

    “体验式”教学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综合来说,“体验式”多文本阅读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文本阅读的形式,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程设置围绕少年事有三个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少年的生活场景

《再塑生命的人》 少年的恩师

《<论语>十二章》 少年该读的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分了四个模块:以写促读,分享体验(读);

背诵经典,加深体验(背);自选主题,朗诵体验(诵);传神描写,实践体验(写)

一、以写促读,分享体验

    学生在读的时候,就是素读,即不加提示和引导;写,就写自己最原始的阅读体验;第三步是分享,读自己的文章。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让学生试着练笔《那些快乐的画面》;《再塑生命的人》学完后,学生写了《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在《<论语>十二章》中,学生选择了《我喜欢的话》这个题目。不光学生写,我也试着写来与学生分享: 

那些快乐的画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上学时就有这篇文章。想想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非常羡慕小鲁迅有个保姆,觉得他太阔气了。而长妈妈又那么会讲故事。凉爽的夏夜,一个慈祥的妇女,面前小板凳上坐着一个听得入迷的少年,这就是我当时脑海中浮起的画面。而美女蛇,一定长得特别妖艳,就像我见过的画着大红嘴圈的女人。依稀记得的就这些了。

     如今再读,发现少年的快乐远不止美女蛇。

那些快乐的画面

     他可以把玩百草园各种小虫,那唱歌的油蛉,那弹琴的蟋蟀,那后窍喷烟的斑蝥该是何等有趣;那从松软的泥墙下一块一块拔出来的何首乌会带来多少惊喜,而那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又该多么好吃!

     就算是到了三味书屋,孩子好玩的天性依然不会被束缚。大家可以跑到院子里玩,还可以爬树折腊梅花。先生发现后竟没有发脾气,只是瞪几眼。孩子们装模作样地放开喉咙读“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等半懂不懂的话,人声鼎沸。鲁迅先生回忆到这个画面的话,严肃的脸上定会抹上一层温暖而悠远的微笑吧。

        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

     我体验过一片黑暗是多么无助,那是因为停电了。可一个人明明看到过光亮,之后却要一辈子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想想都令人窒息,绝望得窒息。海伦·凯勒没有觉得生无可恋,反而创造了奇迹。

    是你,莎莉文老师,你的拥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你第一次见到了我,就紧紧地把我抱在怀中。你默默忍受着我的暴怒,没有一句责备,只是把我拥入怀中。

    二、背诵经典,加深体验

这个模块,我让学生背诵了文中的经典部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段,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仿写;学完《再塑生命的人》,学生仔细体会“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一段,结合自身经历,回忆自己有没有突然顿悟的时候;背经典著作《论语》十二章(少年必读)。

三、自选主题,朗诵体验

   学完第三单元,我们在班级开展了 “少年事”朗诵会活动,要求如下:

1.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

2. 选取段落,剪接组合。

3. 自选形式,自制课件。

有的小组选择了 “少年读书滋味长”这一主题:

开场白:“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终成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古往今来爱读书的人从未停止。

(诵)《论语》十二章

串台词:“健康的人可以读书,如果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又该怎样读书呢?”

(诵)《再塑生命的人》(11-12段)

“少年读书滋味长”

串台词:“而在鲁迅笔下,古代学堂的孩子们是这样读书的”:

 (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1段)

结语:“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虽不见月之全貌,但望见的月亮一定能给少年带来最新鲜的惊喜。”

而有的小组则设计了 “成长路上,有你真好”这个主题:

开场白:“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可见成长是一生的事情。在成长路上,我们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用智慧或温情让我们难忘。鲁迅共写过两位老师,其中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

 (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1与23段)

串台词:“没有莎莉文老师,就没有海伦·凯勒”

“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诵)《再塑生命的人》(10-11段)

 结语:“常怀感恩之心,让我们走得更远。”

还有的小组设计了“少年读书滋味长” 、 “成长路上,有你真好”“大师笔法,经典永恒”、“经典人物,传神描写”等主题。

第四步是传神描写,写作体验。我给学生强调了标题的妙处、结尾的妙处、传神的描写、悬念、插叙等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这些写法都是要从课文的学习中,从所遇到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这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猜猜他是谁》《寻人启事》。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强调切忌没有特点、面面俱到。

总之,要围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增加阅读积累来确定教学内容。要将名著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教学内容统整,合理安排,分散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在单篇文章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融入名著阅读。要在文学类作品和非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语言特征进行阐释,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路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