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
(2018-11-01 12:22:17)
标签:
说课稿 |
分类: 教学资源 |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姓
单
电子邮箱:779132986@qq.com
联系电话:13353751626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在《紫藤萝瀑布》中的运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语文课作为学生接触母语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要树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通过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16年来的教学实践,将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稍作改变,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先按照教材内容自主地学习,并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和解答。最后老师再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当堂课解决问题。本模式适用于七至九年级语文新授课。其基本结构为:“辅助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四个环节。具体操作步骤为: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3、出示目标(这三步属于辅助环节);4、整体感知,5、深入理解,6、研读感悟(这三步属于“先学后教”环节);7、训练反馈。
下面我就结合《紫藤萝瀑布》一课,具体谈谈我是如何落实这一教
学模式的。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章字词;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过程和方法:梳理文章结构,弄清楚作者又是怎样写花的,有什么顺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作者的那种乐观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导入新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始,我用几幅优美的图片,配上这样一段话,打造出一个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开场白: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大自然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人们的心弦。有时,一朵小花,也能震颤一个人的心魄,一树藤萝,也能唤起一个人的情思。那么,眼前这树藤萝,又将带给宗璞怎样的震撼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2、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及字词掌握情况,据此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以学定教。
3、出示学习目标。德国近代哲学家康德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授课前我先出示了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这样,既会让学生心中充满期待、好奇,又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二)、“先学”和“后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也是本节课中的第一次先学后教)
(三)、当堂训练。
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模仿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某种花草(或其他事物)为题,写一段话。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下辅导。做到“堂堂清”。
五、教学设计简述:
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把要始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2、“先学后教”不是不教,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授之以渔”。
3、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的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弥补学习上的缺失和漏洞。
七、效果说明:
此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辅助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但也绝不是作为一种固定的程序加以套用,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在这五个环节中,学是中心环节;辅助环节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当堂训练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主学习所得的知识和技能,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运用,使我的课堂效率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困惑伴随着我:
首先就是学生的预习问题。总感觉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进度,用导学案无疑又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其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是很强,在合作探究时,探究不够深入,还有“等”“靠”思想,这和“先学”的初衷相悖。
第三,时间紧张。由于各科老师都抓得比较紧,而部分后进生就成了各科老师课下“争夺”的对象,所以有些时候在当堂训练后,即使发现有些学生存在知识上的漏洞,也会因其课下没有时间而无法进行个别辅导,从而实现不了“日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