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学反思

(2014-11-19 09:42:32)
       在学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其中一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先学唱歌曲再加入乐器伴奏,再教学生歌舞表演。内容很多,且没有打破以往的“跟唱”模式,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被经常发现的问题:师生都急于要掌握歌曲的内容,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欣赏鉴别的能力。故而导致课堂气氛死板,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了无生趣。
  针对课堂上出现这一问题,同时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我在上一年级另一个班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教学流程,运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自己的创编和老师的指导,结果整个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教学场景。
  (1)首先,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生学习儿歌,通过儿歌认识反复记号。并引导他们进行有趣的节奏练习。在情趣体验中掌握歌曲中重要的节奏特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前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2)其次,我又加了“教学生学动作”这么一个环节。在学生创编舞蹈动作之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首歌曲又是少数民族歌曲,学生在创编动作会很困难。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了解不少的少数民族,并教他们学习了几个舞蹈动作,以便在最后环节创编动作时,给学生减少难度。从而也引导学生拓宽了好朋友的概念。

      (3)最后,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童趣,在以上学习动作的基础上,根据歌词让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也是我在这堂课中感到最成功的一点。
    另外通过教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我还感受到一年级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要积极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习惯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努力做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使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