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几日,网络媒体上充斥着许多朦朦胧胧的风景图片。
乍一看,我们似乎很难辨别画面的风景,而在看了图片下的图解后,发现虽然拍摄的地点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雾霾中的地标风景照。
由此,雾霾话题再次以震撼的方式回到公众视野。
据财经网消息,20日上午,河北雾霾天气持续加重,多地能见度在200米以下,邯郸部分地区能见度甚至不足50米。无独有偶,据新浪网的报道,全国8个城市出现AQI小时值“爆表”情况,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分别是安阳、邯郸、衡水、焦作、临汾、石家庄、泰安、郑州市。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0/2f920932f0674847ac4d756c1cc41498_th.jpg
说到雾霾,想必柴静出品的《穹顶之下》给大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经意的浏览网络评论,很多人说片子拍摄的“很震撼”,唤醒了诸多网民、相关机构、行政职能部门等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当然,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阵阵的质疑。从“数据错误”到“以偏概全”,这些质疑不难见于各类媒体。然而,我们需要明白,这些或赞美,或质疑的声音均是公众对公共事件的不同态度反馈,允许表达各类见解反而有助于其他受众更不偏不倚的看待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位在这个环境下生存的人们都有理性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和权力。哪怕,这种感受和科学有着难以逾越的天然距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0/01f5dc38a130471aaf21650d3ec51a02_th.jpg
谈到这里,我们可能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雾霾究竟又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们的环境究竟生了什么病?在这样充满雾霾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生存?
雾霾是什么?
简单的说,雾霾,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会造成视程障碍。这些雾霾的组成物,来源于建筑扬尘、土壤尘及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源炭及生物质燃烧源、二次大气污染物、来自区域传输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0/77167723e74246ad802ff7b88b119c9c_th.png
我们的环境究竟生了什么病?
环境问题并非我国独有,往往在各个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过程之中,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伦敦雾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事件。一方面发展了经济,拉动国民生产总值,提升国家和国民的经济水平;另一方面,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了生态,最终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充斥着雾霾的环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细菌性疾病。同时,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能见度低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0/49c8c397a0ef48e1b8256fc9aea5d6d5_th.jpg
在这样充满雾霾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生存?
在新闻中看着全国各地所遇到的雾霾情形,朋友们不禁会问:“置身于充满雾霾的环境,我们怎样生存和保护好自己?”
治理雾霾,单单依靠行政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的。雾霾的形成并非一日之过,在生活中,我们排斥雾霾,然而每位公民都是雾霾的制造者。除却法规制定和执行、工业管控与革新等“大”的方面,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为治理雾霾贡献出微薄的力量呢?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0/bab757d3b6ee43aeb7def51dddef8e2a_th.png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从中国自身 发展的需要出发,也是解决我们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环境被破坏了,我们应该去修整曾经的过犯。当公众真正的拥有环保意识,当行政职能部门深化改革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当环保真能在市场调配的环境下运作,可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普及环保知识已经是最重要的开始。
正视问题,远远比回避更为重要。
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的分享:“好沉重的一天,新乡全市中小学又因空气污染全部停课。这个让我无法回去的城市,只能举家迁移,既为了自己,更为了两个可爱的宝宝。”
我回了一句留言:“真的吗?”
她后来回复:“正在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