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留下的疑问

标签:
教育育儿社会时评文化 |
曾有这么一段旋律陪伴过我们的成长——《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我们可以一起再次回味下这首歌的歌词:
“静静地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培育新一代辛勤的园丁,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您总是含泪深情凝望。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在印象中,曾经每次唱起或听到这首歌,大多是在教师节或赞扬老师的场合;然而长大毕业于师范院校后,我时常会想起这首歌。但留下的不是曾经的感动,而是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禁会问:难道孩子们眼中的歌曲和我们成人眼中的不一样吗?
疑问一:歌词中的学生怎么知道”老师房间彻夜明亮“?难道是老师邻居?
根据第一段的歌词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在老师的房间外站了一夜从而能知道房间的灯光在彻夜明亮。而且,在夜晚站在老师窗前的情况不仅发生了一次,从”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便可得知。此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这个孩子是否为老师的邻居?学生为什么晚上了还没回家?难道上了晚自习?如果上了晚自习,为什么老师比孩子先回家从而使学生看到老师房间彻夜明亮?
疑问二:学生怎么知道老师在房间里写的是什么?带了望远镜?老师没关窗帘?如果没关窗帘,老师的身影怎么会映在窗上?
根据第二段的歌词描述,我们知道学生在深夜又站在了老师窗前,不仅如此,而且还看到了老师在深夜写教材。我个人认为这段描述存在许多有待考究之处。透过老师的玻璃窗,学生怎么能看到老师在写什么?即使带了望远镜,由于是处于仰视角度,因此也无法看到老师的桌上是什么。此外,既然学生能看到,我们可以推断老师的房间没关窗帘,那么为什么老师的身影能映在玻璃窗上呢?
这首旋律曾在我们耳边无数次响起,曾经的美好化作如今诸多有待回答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进步还是退步?也许,有待问答的问题显得不那么有价值,文学的真实必然带有作者的心灵体验与主观元素,但我们的教育应本着“真善美”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告诉下一代真实的知识,并不是过于文学渲染的文字。
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我们可以细细回味那个特殊年代的教育目的。十几年后我们再次思考,这是对我们小时接受的教育的否定还是对未来教育的探索?这值得深思。我们的孩子需要科学的教育,我们的教育需要科学的课程与明确且有价值的教育目的,我们的教育者有责任、有权利传播“真善美”;如此老师才无愧于学生家长,对得起天地良心。
以上内容来源于本人搜狐自媒体
http://mp.k.sohu.com/server/admin/openNews.go?m=previewNews&pubNewsId=5230614
唐旋读新闻
Sunny Tang
一个人和他对生活的态度
http://cache.k.sohu.com/img8/wb/smccloud/2014/06/10/140237315676518141.png
新浪微博:唐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