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来都不奢侈

标签:
文化教育历史情感时评 |
分类: 社会观察 |
记得小时候,自己拥有的梦想很多;吃一次美味的甜品,去一次游乐园都充斥着梦想光坏下的平凡;长大后,梦想似乎变得有些有些遥远;当我们现有的能力无法触及其边缘时,常常会感慨,难道成人世界里的梦想变得奢侈了吗?
还记得求职时,我拿出自己的简历给到HR经理,对方一般都会对我的求职方向有如此的疑问:中文专业的双本科辅以兼职英语教师的标签,而全职工作经验却是HR?每当对方问道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给他们详细描述我的过去种种;原来,看似三个平行的不同领域在有些时候,也可以产生交点,而我无疑是这交点的导演。
2008年初秋,我和很多人一样背着大包的行囊走进陌生的大学校门;听学姐说很多人进来时是一张白纸,出去的时候多带了一张纸,而有些人离开则带了一摞纸。她当年所说的纸便是毕业证和一系列的资格证。那时的我听到这话顿时感到一阵压力,不禁自己在心里低声地问,我走的时候能带多少纸呢?
虽然在高考填志愿时我毫无顾忌的填写了我所擅长的中文专业,但我内心清楚,在社会上英文远比中文吃香而且还带有“高大上”的标签。如果想要进入外企,英文更是不可缺少。不知现实是否与我开了一次玩笑,由于高考中的英文成绩没有及格,所以我不太敢填报这个专业;在大学支撑我学习英文的,除了现实社会需求,再就是还算能唬人的英语口语,我在口语上找到了一些学习英语的勇气。
于是,在开始正常大学生活后,我亲自上演了奇怪的一幕: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整天拿着英语教材不停的学习,室友们谈及孔子曰,我却背诵ABC,当然这些明显的与众不同被教公共英语的老师发现了,自他发现之日起,我便成了他课里的小红人,几乎每节课我都会回答一定数量的问题或演讲。
很快,考四级的日子来了;心里面很紧张,不仅是曾有的梦想,而且还关乎英语老师和自己的颜面,所以内心不停的暗示自己,一定要过。可能是自己在英语上花的时间终于感动了上帝,我后来以440多分的“差距”勉强通过四级;再后来又花了些时间,一连串的通过六级、商务英语直到雅思6.5分。当自己处于大三时,拿着这些证书,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因为没有获得时,我们期望;真正获得时,会感到有些莫名的空虚。更多的,只能是看着来时走过的路,这些路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自己成长的轨迹。
就像以前那位学姐说的那样,我带着一大摞证书毕业并获得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发来的offer;到此我已成功转型为“外语系”学生,说起来有些戏谑,做起来毫不知觉。我在这工作中感受着外语带给我的成就感,就像很多人口里所说的那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然而在工作半年之后,我发现了英语带给我的瓶颈,大学老师的话终于应验了。英语的卓越诚然可以给我们带来收入不菲的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门工具,既然如此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而不是一辈子养活自己的饭碗。这样的想法不仅带给我对自己的质疑,而且对于当前的这份工作也表现出浮躁情绪。此时的我面临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如果不靠英语吃饭,我能做什么?
2011年有一部在中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叫《杜拉拉升职记》;这部连续剧没什么了不起,但引起了一阵“HR”热潮。在以前看起来默默无闻的人事岗位顿时上升为HR的外在华丽,这给了我一些启示,所以我也理所当然的成了王珞丹的粉丝。就这样,起初一个看似幼稚的启示让我一点一点的走上了这条HR路。
自从做了转行决定,我开始大批量浏览人力资源相关书籍,与此同时,我展开了马拉松式的自学考试。这又使我“回到”了学生时代,看书背书充斥着我几近全部的生活。就在对HR理论的不离不弃下,我具备了所谓的专业,同时走进跨国企业担任HR助理。任何的进步在文字的表达下似乎显得如鱼得水,但实际的过程只有自己能体会其中的煎熬。现在的我已然担任HR主管,平常工作的妙语连珠时刻升华着众人口中的专业;这看似实现了当时的梦想,然而梦想之后还是梦想。
中国梦,就像在梦境的浩瀚中想着自己即将拥有的小岛,看似虚无缥缈,其实划船的桨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梦想,而且它承载着14亿中国人的梦想;它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微小。因为,梦想不论大小,从来都不会奢侈;只要敢梦,我们就有机会实现,至少还有拥抱梦想的勇气。
http://s11/bmiddle/0045iAPAgy6K4y1IGsaea&690
唐旋读新闻
Sunny Tang
一个人和他对生活的态度
http://cache.k.sohu.com/img8/wb/smccloud/2014/06/10/140237315676518141.png
新浪微博:唐旋看世界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newsteller
携程旅行专栏:http://you.ctrip.com/members/sunny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