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研”,以研促教
(2017-06-07 13:50:30)“一课三研”,以研促教
—记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快乐西藏”研讨过程
一、研讨背景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每位教师在“教”中发展,在看、听、评、研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进而帮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中心幼儿园象屿都城分部大班组,开展了 “一课三研”研讨活动,并邀请黄浦区教研员肖燕萍老师对最后的活动组织互动研讨。
本园课题:“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已历时一个学年。由于我园园本特色是美术,在音乐教育方面做的研究和探讨比较薄弱,故本次的音乐教育的研讨正好弥补了我们音乐教育研究方面的不足。所以对于音乐教学具有很大的提升价值。本次“一课三研”的内容就是将提炼出的舞蹈活动进行再设计、研究的过程。
二、研讨过程
1、第一次研讨
一度课:执教教师——赵希玲
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及设计思路。
幼儿学习过歌曲《献上最美的哈达》,对不同少数民族包括对西藏等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了解藏族风俗习惯。把握藏族舞蹈的基本步伐,随着歌曲舞蹈。初步尝试甩水袖,感受藏族音乐欢快的节拍,感受藏族舞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步: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今天我执教上了大班舞蹈《快乐西藏》。活动下来,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目标定位模糊,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欣赏感受,还是肢体表达表现,定位不明确。目标一中的在情境中学学做做藏族舞中的各种甩袖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舞蹈,我在落实教学过程的时候偏重与幼儿的动作模仿,幼儿身心是否得到了快乐,有待琢磨。第二,从本次活动的环节上看:走走踏踏,高原上的洗衣歌→学学做做,快乐的长袖甩起来→转转跳跳,热闹的锅庄舞,貌似是侧重与肢体表现,但幼儿始终处于一个模仿的状态和角色,教师是第一位的,幼儿失去了其主体地位,这是二期课改后“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
第三步:小组评议——一度课存在的问题。
①活动目标定位模糊不清,重难点不突出;
②整个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③活动重技能,轻情感。
要解决的问题:
①
②
③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根据制订目标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原则,将目标一改
为:感受《洗衣歌》的韵律和欢快的节奏,进一步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②
|
一度课 |
二度课 |
目 标 |
在情境中学学做做藏族舞中的各种甩袖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舞蹈。 |
感受《洗衣歌》的韵律和欢快的节奏,进一步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
感受藏族舞蹈的韵律和欢快的节奏,进一步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
在情境中学学做做藏族舞中的各种甩袖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舞蹈。 |
|
环节一 |
“走走踏踏,高原上的洗衣歌” |
“说一说你了解的西藏” |
环节二 |
“学学做做,快乐的长袖甩起来” |
“走走踏踏,高原上的洗衣歌” |
环节三 |
“转转跳跳,热闹的锅庄舞” |
“学学做做,快乐的长袖甩起来” 1、说说看看藏族服饰中袖子的特点。 2、欣赏藏族舞蹈《洗衣歌》 3、幼儿初步徒手甩袖。 |
环节四 |
|
|
3.第二次研讨
二度课:执教教师——郑贤乐
第一步: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在第一次研讨和调整的基础上,我进行二研的教学,总体上环节更加紧凑了。目标达成度较好。特别是《洗衣舞》舞蹈的加入,使得本次活动的性质定位为舞蹈韵律活动,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直观感受《洗衣舞》的韵律和欢快的节奏。这样也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萌发对艺术活动的表达表现的欲望。在第一环节,“你们了解西藏吗?请你来说一说”,这一提问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然后用PPT回顾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西藏典型的风俗文化,为目标的达成做了铺垫。不足的是我本身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有所欠缺,可能需要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
第二步:小组评议——二度课存在的问题。
①
②
③
④
要解决的问题:
①目标重新制定,切合舞蹈教学的目标;
②环节重新制定,以“洗衣歌”为题材,借助多媒体和音乐,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各种身体姿势创编洗衣服过程中的表情、姿态、动作。
③发展“能与同伴友好商量、合作、创编舞蹈动作”的学习品质。
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抽丝剥茧,将“了解西藏的风俗文化”等内容放在第一课时,三研的定位于舞蹈创编和同伴合作;
②
|
二度课 |
三度课 |
目 标 |
感受《洗衣歌》的韵律和欢快的节奏,进一步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身体各种姿势创编洗衣服的表情、姿态、动作; |
在情境中学学做做藏族舞中的各种甩袖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舞蹈。 |
能与同伴友好商量、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
|
环节一 |
“说一说你了解的西藏” |
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联想藏族的风土人情 |
环节二 |
“走走踏踏,高原上的洗衣歌” |
分段欣赏音乐,进行动作创编 |
环节三 |
“学学做做,快乐的长袖甩起来” |
分组协商,运用水袖进行舞蹈的创编 |
环节四 |
|
欣赏教师的舞蹈,在老师的舞蹈里寻找自己的动作,再次体验创编的成功感 |
4.第三次研讨
三度课:执教教师——安加加
第一步: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在前两次研讨和调整的基础上,这次上课明显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舞蹈教学方面运用了情境性策略、直观欣赏策略和动作模仿策略等,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帮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表达表现的乐趣。
不足之处:第一,在引导幼儿进行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情境,帮助幼儿在尝试欣赏音乐后用动作表现得更丰富,对于这一点,教师还需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中不断提升;第二,在引导幼儿进行动作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合作协商能力和集体舞的创编能力,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处理得比较被动,有时会脱离情境,脱离幼儿。
第二步:小组评议——三度课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执教老师在活动前期应该充分准备,在了解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体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