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

2023-05-23 14:40:24

       依兰县城在松花江和牡丹江两条知名大江的交汇处,再加上倭肯河的注入,让依兰县城三面临水,宛如地处“半岛”之上。      

落日余晖
滔滔江水
依兰三江口
跑步的人
堤岸
江边即景
如画
大堤上
牡丹江大桥
江边垂钓

       依兰,祖先入关前的故乡。三百八十年前,祖先就是从这里踏上了入关的征程,既有了“从龙入关”之说。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派大臣招抚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努业勒,卢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三姓赫哲氏族,先后来古代依兰地区居住,因此该地始称“三姓“。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于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派部下扈尔汉、安费扬古率兵抵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征服萨哈连部后,将居于其下游齐纳林地方之赫哲族努业勒、胡什哈里两大氏族,随军迁至今依兰牡丹江口两岸地方。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又将居于乌苏里江口德新地方之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族迁到牡丹江口以下松花江沿岸居住。从此形成卢、胡、葛三个氏族共居依兰地区的局面。

  三氏族共同推选葛氏族长为部长,受清朝调遣,管理地方,是为三姓地方命名、设官之始。 小时候听父亲讲,此地有句话讲“张王李赵多,划拉划拉没有姓葛的多”。

 

海东青
历史长廊

       1644年初建三姓城,1714年设三姓协领衙门,1732年设三姓副都统,1905年设依兰府,1913年(民国)改为依兰道,

       昔日女真人建有五大城落,史称“五国部”,而依兰是五国部第一城之越里吉城,为五国部会盟之城,故称为五国头城。1127年金灭北宋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便囚禁于此。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在路上 后一篇:依兰之晨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