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善化寺
2023-04-27 08:49:00
据善化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之乱被毁,金天会年(1128年)重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为善化寺,把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
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善化寺符合传统儒家思想,以北为上,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唐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善化寺的建筑更多是保留最初唐时期的特色。善化寺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使得院落错落有致。
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在中国为善化寺独有,体现盛唐雄浑之气。
大同善化寺
据善化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之乱被毁,金天会年(1128年)重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为善化寺,把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
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善化寺符合传统儒家思想,以北为上,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唐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善化寺的建筑更多是保留最初唐时期的特色。善化寺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使得院落错落有致。
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在中国为善化寺独有,体现盛唐雄浑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