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

2023-04-18 12:36:56

        千佛崖摩崖造像最早开凿于北魏晚期,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正月,北魏正始二年(505年),驻守汉中的司马道迁降于北魏,魏遣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其统军王足将兵入剑阁,所至皆捷,梁州十四郡,地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入于魏,北魏于此置西益州。

       此后三十年里,先后有北魏大将傅竖眼、皇室元法僧等人在此担任益州刺史。他们在此驻守的同时也带来了北魏皇室在云冈、龙门开凿石窟的传统和崇佛的风气。加之南北朝时期,金牛道开始逐渐改走嘉陵江而行,千佛崖位于嘉陵江东岸,有适合开凿石窟的大块崖壁,因此千佛崖的第一座寺院柏堂寺开始修建,开窟造像也就逐渐兴盛起来。

      千佛崖摩崖造像历经千年沉淀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精湛的艺术、丰富的人文闻名于世 。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四川石窟艺术独步称盛,这与千佛崖沟通南北、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紧密相连的。其规模布局、雕琢水平、题材内容、洞窟形制堪与国内其它著名石窟相媲美,是剑门古蜀道上颗闪亮的明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

 

千佛崖仅存的一座清代古建筑。现存佛殿是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广元县令张赓谟倡导修建的。大云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晚期,最初称为柏堂寺。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广元——阆中 后一篇:昭化古城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