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紫泥“老”在哪里?

标签:
转载 |
分类: 紫砂鉴赏 |
一听到“老紫泥”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种很有资历的泥料,只要买到它制成的壶就是物有所值。虽然听起来是这样,事实上,更是如此。
一、什么是“老紫泥”?
那到底什么是老紫泥?老紫泥重点在于这个“老”字,有许多说法,包括砂性重、陈腐时间久两种。
一是砂性重。所谓“老”,是指老块的紫泥矿石。砂性重的矿料,其石英颗粒多,成泥后用于制壶,成型难、烧结温度高。底槽青就是其中的典型,砂性重,沉在最底槽。
这种说法认为是因为其砂性重,难做,以“老”来形容其泥性,所以称之为“老紫泥”。
二是陈腐时间。所谓“老”,是指泥料的陈腐时间,陈腐期长就称之为“老泥”。
老泥制坯的可塑性相对高,烧成后色泽相对温润,短期泡养即光润古雅。泥料的陈腐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越久越好,但陈腐期太长的泥,在制壶前需重新回炼。
这种说法认为陈腐时间久,以“老”来形容其时间长,所以称之为“老紫泥”。
但有部分老紫泥,因为泥料特性非常接近老泥,不管是使用与泡养,水润且易包浆,与前者基本无区别(目前大多老紫泥属于这种)。
二、老紫泥的颜色
关于老紫泥的解释,行业内也没有定论,上述两种的解释是比较科学的。根据这两种说法,除了砂性与易泡养,老紫泥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颜色。
综上,并不是颜色黯深的紫泥,就是老紫泥,这一点一定要区分清楚。
其实,紫砂壶的颜色只与其泥料配比和烧成温度有关。且老紫泥属于紫泥中的老泥,换句话说就是陈腐时间长的紫泥。所以,紫泥是比老紫泥更大的一个概率,老紫泥在紫泥的范畴内,二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区别。
三、生泥与熟泥的区分
陈腐时间长的泥料容易养,包浆快。泥料的陈腐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越久越好,但陈腐期太长的泥,在制壶前需重新回炼。
陈腐并不是单纯的“长时间放置”,而是把湿泥块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气的窖窑或陶缸內,还要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利于腐植酸的生成和发挥。
陈腐时间大多需12个月才能成为水分均匀分布、有机质充分分解、可塑性增强、成型不易开裂的“腐泥”,俗称“生泥”。
陈腐发酵了的泥叫做“生泥”,“生泥”还得由制壶老师自己在泥凳上加入以前制坯剩余的“熟泥头”后,再多遍锤炼,才能成为可供制壶的达到理想可塑性和均匀度的“熟泥”。
四、优质老紫泥的特点
1、老紫泥具有优质紫泥的一般特性,也就是老紫泥就是一种优质紫泥。
2、老紫泥经过长久陈腐,成泥后果胶质更多,用于制壶成型易、包浆快。优质紫泥是“砂性重”的矿料,其石英颗粒多,正常陈腐成泥后用于制壶,成型难、烧结温度高。
3、老紫泥和优质紫泥都是泡养速度快,透气性好。优质紫泥一般都会进行长时间的陈腐,老紫泥的陈腐时间也比一般紫泥的陈腐期长。
所以,有时候我们觉得一把紫砂壶的成型仅仅只是很短的时间,但其背后却是数年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