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红木家具的这些“潜规则”

标签:
转载 |
分类: 红木家具 |
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一,因高档、环保、耐用、美观,所以一直都是红木爱好者的“心头好”。只是最近这些年,因高端红木资源的不断减少,红木家具也出现了造假的情况,而且造假手法层出不穷。
收藏者要是不仔细辨别,极其容易被红木家具当中的那些“潜规则”而蒙蔽,从而花了高价买回来假货。
今天就来扒一扒,红木家具的那些“潜规则”,希望大家都能在收藏红木家具之前都能搞清楚,这样有利于大家的收藏。
常见的红木家具造假手法有:料质造假、品相造假、结构造假三种。
料质造假
常见的料质造假情况,就是用低端红木冒充高端料质,或者是用非红木冒充红木。有的为了增加可信度,不会全部使用假冒材料,会使用一些真材料,真假参半,真假难辨。
也有的找不到类似真料质的原材料,可能商家会对白皮料质进行上色,画成红木的样子。还有的直接给白皮刷漆,只要上漆了,根本看不到原材料啥样。
这些料质造假的手段其实并不是非常高明,像用颜料上色的家具,可以仔细观察拼接的地方,是不是有些厚,也有些不自然。
如果从表面难以辨别,可以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将表层刮掉,看看内部的料质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有的商家将白皮材料进行高压浸染,经过处理之后,颜料都进入到料质当中,即便是刮开表层,也无法辨别真假。
建议大家在收藏红木家具的时候,最好是找个懂行的人跟自己一起,这样方便鉴别。同时,也要在产品购买的合同当中,让商家写明料质地学名、俗称、产地,以及白皮含量方便自己维权。
品相造假
有的人为了让红木家具的品相看起来更好一些,会从品相入手,进行造假。
最常见的品相造假手段就是胶磨,其实胶磨与上漆的区别不是非常大,但是现在大家都不买上漆的红木家具了,不良商家只能通过胶磨的方式来造假。
相比上漆,胶磨工艺更加复杂,也更加的难以让消费者辨别真假。
胶磨是用胶水将整个木材表面涂抹一遍,然后上漆,再磨掉,磨掉之后再上漆,再磨,再上漆,直到将木质的毛孔都堵死。
经过胶磨的家具,品相非常好,一眼看上去很高端,很上档次。殊不知,胶磨过程中所用的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苯等致癌物,对人体非常有害。
有的胶磨料质,为了增加重量,可能里面还会灌水泥,而这些要是不用久了,可能根本发现不了。而且,胶磨的家具,用刀轻刮是没用的,需要用很粗的砂纸大力打磨才有可能将表面造假的磨掉。
结构造假
古代的红木家具是使用榫卯结构组装而成的,这种结构非常结实,这也是为什么红木家具历经百年还不会坏的原因。
榫卯结构不仅需要很高的精确度,还对木质材料烘干是否到位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若是达不到要求,制作出来的家具很容易变形甚至是脱架。
可以说榫卯结构是一个有着严格比例配置的技术活,不容出现一丁点的失误。很多不良商家为了保障家具结实,就用小木钉来进行固定,为的是避免用铁钉而被金属探测器探测出来。
如果买到了采用铁钉、木梢、假榫来固定的家具,用上几年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铁钉生锈影响品相,或者是造成家具松动。
总之,在购买红木家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工艺,不要只看材料是真的,价格也合适就买了,而忽略了做工。
以上就是红木家具收藏过程中,不得不注意的几点,只有将各个方面的细节掌握清楚了,才有助于自己的收藏。
最好的办法还是找对商家,只要商家靠谱,家具的料质、做工还有价格就有保障。
如果你喜欢红木家具,想了解更多红木家具相关知识,欢迎添加下方二维码,朋友圈每天都有精品家具发布,件件料质保真,造型美观,做工精湛,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