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明代紫砂壶(出土)欣赏(潘飞翔)

标签:
转载 |
分类: 紫砂鉴赏 |
明代紫砂壶(出土)欣赏
文/潘飞翔
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一书,记录了不少的制壶“名家”和“大家”都是制作神品的名匠。明代最有声望的是龚春,又有“四家”(即龚春、董翰、赵梁、元畅)及“三大”(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之说。晚明人时大彬是当时的“三大”之一,也是后人研究明代紫砂壶的重点名匠,时大彬在紫砂工艺的发展中有很大贡献,他不仅自己制壶,同时培养了许多制壶名手,并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断木为模”的制法,以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方法成型,或用泥片镶接成型。
明清两代文献中常把时大彬与龚春并列,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言“壶以砂者为上”,“供春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用。”“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瓦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二、三千钱,龚春尤称难得,黄质而腻,光华若玉……”这些记载对龚春、时大彬制壶风格给于概括,同时也说明大彬是龚春以后的名手,他们二人制壶价值一样的高。遗憾的是传世的真品稀少。
目前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件“大彬”款的器物,“大彬”壶为明代紫砂中的名品,在当时和后代仿品很多,给鉴定带来一定难度。近几十年来国内一些明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5件时大彬款的紫砂壶,为鉴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标准器。以下为各地出土的十二把明代紫砂壶,敬请欣赏。
大彬款柿蒂纹三乳足壶
江苏省锡山市甘露乡明崇祯2年华师伊夫妇墓出土(1984年)
大彬款腰圆式提梁壶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明崇祯15年杨如桂墓出土(1987年)
柿蒂纹提梁壶
大彬款六方壶
陈用卿制款圆壶
大彬仿古款莲子壶
四川省绵阳市溶城区房地产工地明末窖藏出土(1986年底)
大彬制款鼎足盖圆壶
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万历38年工部侍郎卢维祯夫妇合葬墓出土(1987年)
丁末夏日时大彬制款圆壶
四系壶
万历甲辰年大彬制款长方壶
绞胎圆壶
球形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