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花争艳大地春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2014-09-02 14:56:43)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沈振涛博文

百花争艳大地春 <wbr> <wbr>---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wbr> <wbr> <wbr>沈振涛 百花争艳大地春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不仅语言优美简洁,易诵易记,且句型整齐美观,吟诵朗朗上口,铿锵顿挫。好的古诗词她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还能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利用和继承好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去创作出富有新时代气息的诗作呢?一些文学艺术界的同仁也经常向我提出类似问题,在这里我想一并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不含唐代)出现的各种诗体,亦称古风,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她的特点是:韵律相对自由,平仄相对自由,无需对仗形式,也就是对仗形式可有可无的均称古体诗。这也包括自唐代以后历朝历代诗人创作出的符合古体诗特点的诗作,都称作古体诗。古体诗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等。在唐代以前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所限,也就是笔墨纸砚的昂贵,有的文章还要刀刻上石或刻制到竹简上,还有的要浇铸到铜器上,这在古时可是大耗物资人力的事了,所以就出现用简短数语的诗句来表达感情,这样就形成了古体诗。古体诗对平仄、韵律等都是相对自由的,没有多少的硬性的规定,写起来也方便省力。古体诗就这样经历了几个朝代后,到了唐代,诗人又创造性的把对联融入古体诗中,创作出有讲究的对仗、平仄、韵律的诗体来,唐代人自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下面我就例举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以便帮助初学者具体的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看一看他们所写的诗词有哪些不同的规矩。

      例一:诗仙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这首诗平仄是:
                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
   在这首诗里就没有对仗,且平仄自由,按近体诗的平仄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不符近体诗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就把诗仙的这首诗称作为古体诗。
      例二: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平仄是:
                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的第三和第四句出现了相互的对仗 ,虽有对仗但对的不严谨,有自由感,且平仄也非常的自由,无拘无束。这首诗我们也应当看做是古体诗。

      例三: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对仗工整,上两句是一副对子,下两句又是一副对子,平仄基本相对,单句的尾字是仄声,偶句的尾字是平声,像这首诗通常我们就叫近体诗。

      上面粗略的介绍了古诗的形成、分类及具体特征。在创作时我们可以灵活的去运用,如果你嫌写近体诗麻烦,你就可以写古体诗,有好的对句时你就写写近体诗,也可以写介于古体诗和近体之间的诗体,还可以稍作变通写出我们时代新诗体。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多元世界,当然我们更需要多元的社会文化。因此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的创作出多元的诗词来。就像台湾的一位学者提倡我们写古今体一样,如果我们把古诗词的门槛抬的太高,能够合格跨越的人会随着年代的变迁越来越少了,毕竟我们是以学习白话文为主的时代。特别是填写古词,虽然只是照着样子画葫芦,但你既要按照一定的韵律,又要按照一定的平仄,读音上还要借助部分字典,这样填写起来就比较费力耗时,用词往往也不是特别的自然,常有拼凑之感,且词意不易理解,因为你要照顾平仄。这样填词就适应不了我们时代的节奏。我们可以按照: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的古代标准来填写,亦可以尝试填写韵律自由一点,平仄自由一点的新时代的古体词来。这也就像我们创作书画作品一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防有所创新。我们只有放开一点,自由一点,包容一点,我们的古诗坛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这样我们的古诗词创作才不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古诗词才会迎来更加繁荣新时代。 

http://s2/mw690/0044Y0ijgy6LJ3L8WOd21&690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TITLE="百花争艳大地春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

http://s7/mw690/0044Y0ijgy6LJ3MNdYyb6&690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TITLE="百花争艳大地春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

http://s13/mw690/0044Y0ijgy6LJ3NBomg0c&690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TITLE="百花争艳大地春  ---浅谈古诗词的创作   沈振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