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中顿悟诗歌实在不易——浅析诗歌的哲学折射
(2021-06-15 14:44:52)
标签:
诗歌折射的哲学内涵 |
分类: 杂谈 |
在诗歌中顿悟诗歌实在不易
我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天天也泡在诗歌里不能自拔。或许,我没有太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只能墨守成规与诗歌结缘,成天陪伴诗歌,受海洋诗歌幻境,来熏陶自己。
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在诗歌认知上,极为肤浅的我,只能算得上是一知半解,与诗歌只是缘分,谈不上更深的理解和创作。
现阶段,徜徉在新浪博客的诗人,很多很多。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在博客领域引荐不少,学习不少,长知识不少,最重要明白了诗歌的存在意义。做一首好诗的伯乐,可以启迪人的思想境界和宽泛自己的欣赏水准,这是诗歌灵魂所在的精神价值和不可磨灭的诗歌灵魂。
其实,写一首诗比读一首,容易些。但必须从长远出发,定位一首诗的思想内涵和想要表达的,往往人们忽略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思想高度,只是一味跟风,就像前几天,新闻报道水稻之父去袁隆平世了。瞬间,铺天盖地的祭奠诗歌满天飞,大部分可以说都是随着新闻报道即兴创作,可读性极强,但真正意义的领悟,甚至从这首诗歌里能汲取什么,读几遍,总觉得缺少什么,很是空洞。毋庸置疑,是缺少诗歌的灵魂,那就是自己要要表达的思想,没有体现出来,这是诗歌表现手法里,最不可取的写作。空洞的不着边际,一味被华丽词汇包裹,且朗朗上口。大多时候,自己再仔细琢磨自己写的诗歌,会发现漏洞百出,不严谨,甚至有失诗歌水准的文字把控,都一眼看出,这些结症的根源,就是没有规范的诗歌体系,来支撑现阶段现代诗歌的不成体统。包括我自己,有不痛且呻吟的元素在作怪,这是诗歌表现形式的最大悲哀。这需要规范化的界定引领,弘扬正气,扬长避短,探索诗歌的内涵真谛,塑造出真正的时代脉搏。这是写一首诗的最起码的认知和见解。
至于读一首诗歌,读懂一首诗,实则不易。除了自己文化水准的高低,思想意识形态的宽泛,社会阅历不同,某一层面,个人的世界观不同,理想信念不同,读诗歌的味道,也就千差万别了。怪不得满天下,不需要找写诗歌的人,一抓就是一大把。真正读诗歌的人,却寥寥无几,甚至又少,这是我说的,人为的不易读懂,更别提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和受到什么启发。
现阶段,有好的诗歌,也有滥竽充数的诗歌,敷衍了事打打擦边球的评论,不在少数,都是人云亦云的追求点击数量,完全没有静下心来,读出韵味,读出思想,读出境界,读出社会背景,读出自己想要的,这些东西涵盖太多的要领和人生价值,我们只是过于浮躁,走马观花似的,耐不住性子,自然也就读不出诗歌的本真和内涵。
我总在琢磨,写诗歌的人,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和心血,挖苦心思去表现主题思想,往往却事与愿违,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想表现的,只是肤浅堆砌的没有创作灵感的分行,远远谈不上诗歌的深层次,又哪来的墨香浸漫呢?这只是社会现实的一种表象,不可否认,那些踏踏实实创作是诗歌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用诗歌去表现自己生活折射的内涵,然后用自己文字去影响另外的人们,使他们获取精神力量,补充自己失去的水分,以达到诗歌存在的最大利益化。
学习,永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浮夸,严于律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从细小甚微出着手,汲取诗歌赋予的灵魂,这样才能在诗歌中成长的更快,才能在顿悟的深层次,写好一个大写的人字,何乐而不为呢?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知识海洋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不仅读自己,更要读对社会有用的人,互存互补,达成思想境界共识,读起诗歌来,就会受益匪浅,这是每首诗歌创作的灵魂,甚至是读者和作者并存的思想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