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快牛”之说

标签:
烈日小时候主人嬷嬷短毛 |
分类: 右眼看地 |
“鞭打快牛”之说
记得小时候在生产队饲养棚看到过黄牛,马、骡子,马还是骡子也有几只分不清,但那两只黄牛却记得清清楚楚,牛棚很简陋,但饲养员却格外尽职尽责,饲料槽和水桶总是满档满,牛儿长得也蛮健壮和结实,两头牛白天除了下地耕田翻地,晚上自然而然也就疲惫地歇息了。
有一天,主人牵着两头黄牛下地耕种,离地头还有几步远,主人和一熟人搭话,那只长毛的黄牛却站在那儿等候主人,而短毛的牛儿却径直走到地头嬷嬷叫上了,于是主人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地头,套上爬犁开始一天的耕作了。
靠天吃饭的那块田地,由于长久未下雨,太缺墒情,地表龟裂的很严重,短毛黄牛出死巴力地低着头,一门心思使劲往前曳着犁,不大的功夫,竟犁出田地的一半了。而另一只长毛牛却死气沉沉地磨叽着,甩甩尾巴,摇摇脑袋,就是不肯开犁。阳光升的老高了,长毛牛就是出工不出力,半晌过去了,犁过得地仅是那头短毛黄牛的一少半,后来还站在树下罢工歇息了。
眼看着太阳当头,烈日暴晒,主人肚子饥肠辘辘直叫唤,于是顾不了那么多,牵起短毛黄牛又开始犁地了,默不作声的短毛牛不仅没耍脾气,而且一鼓作气越犁越快,主人也是一脸的高兴,时不时用鞭子抽打几下,让短毛牛犁得再快一些,就这样那块地赶在晌午前总算耕犁完,两头牛也被主人牵回牛棚享用同样的午餐了。
那个时候,也许太年轻,并没有过多的想法。时过迁境,几十年过去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怪相”让我想起“鞭打快牛”的事儿,总算明白成语总是有出处的。
虽然时代不同了,想想身边却多如牛毛的事儿,伤感不已。兴许有人说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别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就像老教授适应不了新环境,遇见新问题,照样解决不了是常有的事儿,说话的人蛮有理儿。我却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纯粹的歪理学说。干与不干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难道就该鞭打快牛吗?
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吃亏的人总是不计个人得失,像短毛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辛勤劳作着。而屁奸溜滑的人不仅出工不出力,还总是指手画脚、牢骚满腹。更有甚者懒得看管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荒芜着在那里,死皮赖脸的让主人分派给老实人干了,而老实人抹不下脸皮,忍气吞声地少休息一会儿,加个班也就出来了。别说,干好了皆大欢喜,干坏了那可就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了。不骂你个狗血喷头才怪呢?
人与黄牛没什么区别,至于“鞭打快牛”,要怪只能错怪“主人”的不识时务了。说是欺负老实人,兴许话语重了些,无非就是采用鞭打快牛的策略来稀泥抹光墙而已。其实真正的本质就是捡软柿子再捏,轻微捏捏倒还可以,若捏的过头了,那牛要是尥蹶子可就麻烦大了。
世道不同了,好多事儿想不通也只得慢慢地想了,唯有那些不识抬举的人,即便撩开缰绳,也只能跑得快些再快些,要不然那鞭子又抽上身了,又有谁会心疼呢?
Changwunian
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