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的鸣笛声

标签:
路走客运人们喇叭声粮食 |
分类: 右眼看地 |
刺耳的鸣笛声
说起禁止汽车鸣笛声,那可是久远年代的新闻了。记得八十年代后期,西安城区就开始禁止汽车鸣笛了,为了杜绝公交司机的疏忽和适应新的交规,那年月公交车的喇叭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断开器,很便捷就解决了强按喇叭的难题。即便司机忘了也不会有刺耳的喇叭声传出。
随着交规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降低城市噪音的污染,不按喇叭渐渐成了司机遵循的法则,并且已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与城市的人性化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记得那段时间刺耳的喇叭声在市区很少能听见了。
但是这几年城市建设加快,互通式、全方位的交通,便捷了出行的人们,然而这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又在困扰着人们。想来想去毕竟不遵守交规的是极少数人,而且违反交规通常是农村开来客运车辆的司机,这也许是城乡差别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而已。
也许郊县的这些司机在当地来说比较有钱,飞扬跋扈惯了,没人敢惹。总觉得开辆车很风光、也很了不起,要么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开起车来风风火火或不屑一顾,好似任何人都必须尽快躲开,给自己让出一条道来。于是就用那刺耳的喇叭声来威胁或者恫吓路人,其实这种伎俩在农村还有派场,毕竟农村人没见过世面,吓唬一下管起作用。但在城市早就吃不香了,记住城市人也是吃粮食长大的,不是吓唬大的,别再老拿气喇叭耀武扬威地来为自己壮胆,真正遇见戴大壳帽的警察那可就倒血霉了。
这几年城市交通“人性化”的管理非常得民心,“车让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城市的靓丽风景。不难看出,大多数司机的观念也在转变,和谐城市的氛围正在形成,遵守交规的司机很值得敬佩!
我在想,任何一个人的不良习惯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自觉与不自觉中养成的。人的文化层次决定人的素质,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行动准则。即便你不懂规矩,已经随乡入俗了,就得按乡俗执行,浅显的道理不用刻意去让人教,就应该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实在没长记性,就给耳朵上栓个铃铛或者给喇叭装个断开器,那花不了几个钱的,人为地控制噪音减少对城市的污染,也未尝不可。
别再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了。城市人被噪音困扰的麻木了,也想清静清静,而那些长途跋涉的郊县客运司机们,赶快丢弃那些早该丢弃的不良习惯,毕竟不是在农村。还是改邪归正,遵守交规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创建一个宁静的家园,这是你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远道而来的客运司机,最好减少刺耳的鸣笛声,一路走好!
Changwunian
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