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与渺小
(2014-03-26 07:01:22)
标签:
作诗之中名字不可能态度教育 |
分类: 左眼看天 |
伟大与渺小
有人说“渺小造就伟大”就好像滴水穿石,一丝丝的积累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由此看来,平凡中的渺小显得应更为重要。
鲁迅的一生是伟大的,但对于生活的态度却又是那样的平凡。一身长褂,八字胡,没有太多的修饰,却成就出一个民族的气节。在人们眼里,他是伟大的。但在他自己眼里,却装有“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境界和伟大志向。鲁迅先生拿起锋利的笔触决战于与吃人的社会。敢于面对面直击,更敢于在中国人悄无声息的沉默中,惊天呐喊,让人们摆脱了彷徨。这也许就是他所在渺小中体现出的大智慧。因此对于渺小,并非只是一味地走自己的路,充耳不闻天下事。应面对一个目标,长远的给予行动指南,并矢志不渝地付出实际行动,才有可能造就伟大。但也绝非是一种虚无性的伟大的外表,若用金钱来包装一个高傲的自己,那又有何意义呢?
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应该是人。人能制造工具,会运用火、电,还有大脑思维,又有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但可别忘了,若将一个人置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群之中,又又是多么的渺小。既就是放于一个荒岛上,又如何能体现出人所具有的特性特点呢?毕竟鲁滨逊的例子是很少的。因此,伟大中也造就了渺小。
当把一根针(相对于大海是如此特殊)投入大海之中,那还能特殊吗?我们也许未曾知道一个名之人的悲剧,就好像开米朗其罗,他伴随着文艺复兴而来,并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名人天堂。人们欣赏达芬奇、拉斐尔以及他所做的一切,但两位已经陨落,而只留他一个人之时,光辉好像就退色了,众人们中有些人开始想诋毁他、排挤他,诽谤时常像寒冬的烈风吹过他的脸颊,掩面看似也只是无用之功,他深深地陷入自己的伟大之中,而感到自身的无助与渺小,他并非有超世的体魄,因此不得不在世事之中苟活,终于有一天,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再也也无法起来的时候,97岁的他步入暮年了,而文艺复兴也如此般地静悄悄离开。人们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与文艺复兴,但却未曾关注过淡淡地光辉下,渺小的人在用一双眼睛乞求,乞求世界的苏醒,乞求自己的一份安宁。我们记住了杜甫和那草堂,但又知那草堂中发生的平凡之事,也许又对月而饮,也许敞怀作诗,也许……
Changwunian
2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