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
(2014-03-22 03:33:36)
标签:
不染选择性漫天飞舞全都内在 |
分类: 视点 |
|
自然的选择性,让樱花在这里变得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变得更加脆弱。每当花开时节,这片土地上总会不时地下上几场小雨,将花瓣浸湿的没了姿态,落了一地。其景象更让人觉得惨不忍睹。而在日本的这个季节,由于受到亚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总保持这一种比较干爽、阳光、自然的环境氛围,也为那漫天飞舞的樱花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这不仅让我感叹我们身边的教育性质,中考、高考就好似一道道自然选择的筛网,滤出来的就只是能称之为“渣子”和“次品”了。于是乎,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往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看似顽强和坚不可摧的学子,却未知其内在是多么的脆弱。也许只是一阵微风或者一场绵绵细雨,就无奈地爬在地上。不可否认,由于气候环境的改变,物种的生理活动也跟着改变了。在这样一张网下,也许那些原有的创造力,只得禁锢于书本,长时间的影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社会现象。即使高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时候,真正与美国人站在一起的时候,们也只能仰视。这样就使的与世界的交流变得不太宽泛,“人才”也只能叫“技术型人才”,就是所谓的“用自己的大脑去管理他人的机器”而已。
人为的原因也使的樱花在这里变得如此古怪。对于樱花树,应该是比较密集地种植,而非仅靠几株来点缀整片绿林。于是失去了固有的特点,加之不符合实际的属性,将这樱花全都变了味。当注视着樱花之时,总会被一边的绿叶所干扰,一种迷乱,只是用“红花配绿叶”来形容此景,而非由“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于是对于教育人为的去拼凑出一个个班级,固定的人与人的关系会保持三到四年之久,而后呢?也就形同陌路,接触长时间的,会深知其友的性格特点,但当处于新环境时,总会去寻找类似于这样一类人与之相处,久而久之,也许自身的一些弊端很难由自己或他人发现。长时间的稳定,也不利于对自身潜力的推动与挖掘,总将自身凌驾于他人之上,以自我为中心,自身的潜力就会始终停留于自认为是最高水平的这一阶段,这岂不是错误的的认知吗?每天除了看见太阳,剩下的就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也许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难免会忽视一些极其微小的变化,当这种形态长久出现时,对于考试(若非考不可)就会造成一系列错误,原由就是所谓的“审题不清。”这还不算什么,若是走向了社会,,若“审认不清”那最后被绊倒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当樱花落地的时候,我们的态度,真的应该是将它们与尘土扫到一起,然后就倒掉,地上空空如也,一尘不染。留下了些什么值得回味,没有。于是,态度将这个时节的樱花变得美丽,却又让其在落地后,变的丑陋。
对于我们学习知识,难道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之后就将脑子里的书付之一炬吗?
Changwunian
2014-3-21